随着天气转暖,近日,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又迎来白天鹅、大雁、遗鸥等大批国家级保护动物。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神木县红碱淖候鸟春天迁徙盛况进行了报道。
红碱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被誉为“遗鸥之乡”。每年4月初,成群的遗鸥便抵达红碱淖,进行产卵孵化、育幼育雏。
据红碱淖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统计,截至目前,保护区已迎来1000多只白天鹅落脚栖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往年这时候只能见到四五只,今年已有近200只作为“先遣部队”来到这里。预计半个月后,红碱淖会迎来数千只遗鸥繁衍后代。这几天,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时间清理岛上的芦苇和杂草,欢迎遗鸥回家。
据了解,自2008年开始,红碱淖水域面积逐年下降。随着保护区修复工作的推进,2016年湖面垂直水位提升两米多,湖面面积也扩大到35.5平方公里,每年在此繁育的各类候鸟近万只。随着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把这里当做“繁殖地”,以及迁徙途中的“补给站”。目前,大批候鸟的到来,给这片沙漠湿地增添了无尽活力。(完)
有趣、有料、有主见。在榆林网 - 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体,现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招募特约通讯员、特约评论员若干名,招募各区县主编一名。联系及投稿邮箱:tougao@zaiyu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