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永兴办小寨村:把脉找贫因 发力除穷根

2017.06.26 09:15 在榆林网(Zaiyulin.Com) 宋艳霞 贺佳 雷娜

神木县永兴办小寨村:把脉找贫因 发力除穷根

村民刘振华养鸡拓宽致富路(资料照片)

盛夏的神木县永兴办事处小寨村,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小寨村位于永兴办事处西南方向约10公里处,包括大寨和小寨两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224户676人。2014年,该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去年在册贫困户有17户40人。长期以来,由于小寨村交通不畅、饮水困难、信息闭塞,使得该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迟迟难以摘下。如今,小寨村发展成了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户房屋整洁,电话、电视、移动网络全覆盖的新农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的扶贫帮助,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

精准施策——完善基础设施促脱贫

“现在的政策真好,政府对我们的照顾比自己的儿女还要周到。你看,新铺设的水泥红砖路都通在自家院子里了。”村民刘毛仁说。过去,由于进村的路只有一条砂砾石路且道路蜿蜒,所以当地的粮食和畜牧产品鲜有被外界问津的机会。“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公路,而且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一刮风便尘土飞扬,若庄稼成熟期间下了雨,那就很难保证运回家。”小寨村的包村干部李艳萍介绍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针对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老百姓在产业单一、增产增收难、饮水困难、通讯设施落后等方面“贫血”的状况,永兴办事处包村干部经过多方协调,实施了一系列“输血扶贫”措施。

2012年,永兴办事处很快形成一个明确的帮扶计划,积极争取资金陆续硬化通村路约15公里,砖沙硬化入户道路约5公里,并安装路灯24盏,改善了村民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不便的情况,打通了小寨村走出去的“致富路”。

此外,通过多番努力,2012年8月,小寨组完成农网改造,10月份硬化了大寨组到小寨组道路2.793公里;2013年,该村和移动公司达成协议,为村里修建了移动信号塔,结束了村民上山打电话的状况;2014年10月,小寨村的饮用自来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你看,现在我们吃水多方便,自来水通到家里了,水流得哗哗的。”走进小寨村刘汉君的家里,他的妻子张巧则一边用自来水盛水做饭一边感慨道,以前都是每天到二三里以外的地方挑三四回水,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干净又方便。

产业“输血+造血”——确保脱贫不返贫

“我以前比较懒散,没有生活目标。种地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常常得靠亲戚救助度日。现在通过政府引导,让我有活干了,生活也上道了。”已经脱贫的村民刘振华说,去年村里修路,政府安排他去打零工,挣了3万多元,这让他顿时有了工作动力。他还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把村里的撂荒地重新整理出来,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20亩玉米、20亩黑豆、6亩土豆、3亩谷子,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给他送去鸡仔60只,养殖猪9头、羊子10只,如今刘振华家的收入早已超过了贫困户标准。

人穷志不短,扶贫先扶志。在小寨村,像刘振华这样通过政府引导帮扶激发自身内生动力的事例还有很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小寨村及驻村工作队不仅抓“输血”夯实发展基础,同时抓贫困户自身“造血”,教农民学政策、技术,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全面疏通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为了培育脱贫产业,鼓励和帮助小寨村民搞养殖业,小寨村先后争取资金2.6万元,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苗2000羽,帮助贫困户走上了种植养殖结合发展的道路,并定期邀请养鸡专家入户指导,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此外,针对村内产业单一的情况,2016年4月,该村争取资金22万元对村内部分土地进行了整理,先后整理出360多亩平整耕地,并为村民购买2台拖拉机、2台土豆播种机、2台施耕机、2台翻转犁,实施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也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

据了解,通过种植养殖产业扶持,2016年,1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8641元,远远超过3015元的脱贫标准。今年,小寨村还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路灯安装、扶持养殖业等项目,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有望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创业。(完)

  有趣、有料、有主见。在榆林网,打造榆林城市生活主流新媒体!现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招募特约通讯员若干名;招募各区县主编一名。联系及投稿邮箱:tougao@zaiyu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