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对红枣产品进行包装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吴堡县丁家湾乡薛家塔村的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整齐排列,生产车间内高标准现代化的红枣生产设备一应俱全,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井井有条地精选、打包、装运红枣产品,这些产品正准备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堡县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坚定发展信念,面对种种困境和危机,适时调整经营战略,通过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实现了涅槃重生,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2006年,薛家塔村村民李喜斌多方筹措资金在家乡注册成立了吴堡县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了艰辛的创业历程。成立之初,公司立足当地的红枣优势,主打陕北红枣品牌,李喜斌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谋划,积极外出跑市场,开拓销售渠道。不久,李喜斌的付出便得到了回报,由于红枣的品质较好、价格实惠,产品很快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公司由此迅速发展,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行业口碑。
正当公司上下为取得的成绩欣喜不已并期待有更大发展的时候,困难却接踵而至。从2010年开始,新疆红枣产销量连年翻翻,严重冲击到陕北红枣的市场地位,由于国内市场饱和,陆续有大批红枣企业破产关闭。一度时期,黄河红枣业公司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产品销不出去、货款收不回来、工人工资无法支付,甚至厂门被堵、水电被断,企业被迫停产……危急时刻,李喜斌意识到,原枣直接销售的传统经营模式,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利润小,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也较差,企业要想生存,只有转型发展,走深加工的路子。
经过反复研究,公司提出了红枣产品由1.0时代到4.0时代的纵深发展目标,即分为以原枣类产品为代表的1.0时代,以去核枣等为代表的2.0时代,以红枣酱等为代表的2.5时代,以红枣速溶冲剂等为代表的3.0时代,以红枣酵素、大枣多糖等红枣提取、萃取物等为代表的4.0时代。明确发展方向后,在李喜斌的不懈努力下,企业逐渐恢复了生产,并按照纵深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纵深发展建设品牌
2011年底,该公司与西北大学历时半年多联合研发的新产品“红枣酱”正式上市。据了解,该“红枣酱”选用优质陕北红枣,在无任何添加物的基础上,经过精选、清洗、低温蒸煮、去核、浓缩、灌装、灭菌、包装等工序制成。由于该“红枣酱”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口感较好,且市场同类产品少,一经上市后很快被市场所认可,销量不断上升,成为了公司在逆境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转型之路初见成效。
“世界98%的红枣产自中国,国外的红枣市场潜力还很大。”据李喜斌介绍,为了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从2012年开始,公司将销售瞄准了国外市场,聘请了专业国际贸易人才,通过定期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积极发展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并先后将黄河滩枣、红枣杂粮速溶冲剂、红枣酱、狗头枣等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2016年,公司出口贸易额实现312.7万元,占全年总销售额的37.3%。此外,该公司还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在将连锁专卖店作为第一大实体销售渠道的同时,紧紧围绕“互联网+”升级销售体系,加大与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形成品牌效应。
担当责任助力脱贫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优秀企业的重要标准。吴堡县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助力精准扶贫,让发展成果也有当地贫困户的“一杯羹”。今年56岁的陈秀平是吴堡县薛家塔村人,丈夫于5年前去世,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丈夫去世后她更是撑起了一个家,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在得知情况后,公司不仅每年高价收购她家种植的红枣,还安排她到厂里上班,陈秀平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并有望很快实现脱贫。
据了解,该公司针对部分因病因残、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模式,保障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并优先收购当地贫困户红枣产品(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15%),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枣农进行现场指导,定期开展免费培训,并安排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吴堡县黄河红枣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了原枣类、红枣深加工类、红枣相关类三大类别产品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产品涵盖原枣、去核枣、红枣脆片、蜜饯、坚果、红枣杂粮粉等21个品种、121款,并发展成为了当地红枣企业的“领头羊”。此外,该公司还先后被评为榆林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食品安全诚信企业”、“百家最具影响力”民营企业和陕西省“消费者信赖企业”、“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黄河红”商标也被评为了“陕西省著名商标”;2016年7月,公司在陕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同年11月获得全国企业征信系统“立信单位”和“陕西十大金口碑农产品”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