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网讯:(特约通讯员 蔡永恒)扶贫工作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在扶贫的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个人,他们都为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子洲县李孝河便民服务中心扶贫干部王国就是其中的一位。
去年夏季的一天,王国独个儿在他驻扎的拓家峁村走家串户,了解情况。转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穷困的人家。内心一片欣然,常听人说,后山人有苦,光景都不错,看起来这是真的。正在沾沾自喜时,却见在一排窗明几净的平房后还有一家人家,奇了怪了,谁家的窑前还让紧挨着盖房?是不是这家平房主人的老人?
带着这一连串问题,王国走进了这家人的院子。是三孔破旧的接口土窑,主人在中间居住。掀起门帘一看,天哪!竟然破旧成这样。土窑顶箍着几根柳椽,柳椽之间竟然有几处一平米左右大的土方塌陷痕迹。一点都没有粉刷,全部是大染泥泥的。炕上有两块黝黑破旧的被子,顶上钉一块用来遮挡尘土的漆黑的塑料布。土地上放着一个破旧的没上色的门箱和柜子,锅台上乱七八糟地摆放些破碗,烂瓜,抹布之类的东西。王国也是出身贫农,但还没有见过这么可怜的人家。他先向主人说明了来意,那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却是个聋子,啥都听不见。老婆倒是能听见,却说话反反复复,语无伦次。经过他详细地打听,才知道这家男主人叫李富林,是个聋子。自幼家境不好,一天书都没上,也没手艺,只有种地。儿子叫李军,也是没文化没手艺,媳妇也离婚了,给他留下个孙子,在子洲上小学。
王国了解了情况,就去找村干部询问此户人家为什么没评上贫困户?村干部无奈地回答,李富林弟兄五个,没一家光景好。村子里贫困户太多,都给他们弟兄评上,其他的怎么办?王国说,这村里还有那家比李富林穷,让他去入户看看。村干部说,是没有比李富林再差的了。王国决定再评时务必把他家评上。
今年“五一”假期,王国没有回家,集中几天时间逐村评议贫困户及低保户。村民们纷纷诉说自己如何穷困,却都不说别人穷。问村干部,村干部说所有农民都很穷,尤其是在家留守的。想了好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干脆就拿李富林为标准评吧。王国问村民,有比李富林穷的吗?大家都面面相觑,摇头不语。看来李富林的确是最穷的了,就把他新增为贫困户。接下来又让村民把自己贫困原因证据拿出来,根据证据又新增了几户患大病的和重度残疾户。
李富林被新增为贫困户,王国自告奋勇当上了帮扶责任人。首先让他把去年栽植的七亩苹果好好管护,然后给他家评给了低保及危房改造。
谁知李富林却一直不愿意离开土窑洞,硬是不搬。王国和村干部把他儿子李军打电话叫回来,反复劝导,他儿子才打算利用暑假新修平房供老人居住。
到了暑假王国又督促他儿子动工,他儿子却说没有地势供他家修房。王国赶紧找来村干部一起商议对策,通过村干部再三调解,李富林的弟弟李富战同意拆掉他家新修的羊圈,给他哥盖房子。
“7.26”洪灾那天,王国一直联系村干部,观察李富林家窑洞情况,尽快撤离,暂时在他儿子家居住。 洪灾第二天王国便徒步绕大路去看他家情况,发现他还在那破土窑里居住,烟囱都让洪水冲塌了,家里进来许多水,他们已经把水和泥铲出去了。王国连忙找来村干部,把他家所有东西都搬出土窑,并贴上封条,再三叮嘱他不可再进入土窑。
在乡党委政府等多方面的督促下,李军才回家雇了几个工人开始动工新建平房。看到他挖了地基,拉回砖、水泥、沙子等材料,王国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不几天,李富林家新房盖好了,三间平房拔地而起,再等粉刷后干上些日子就可以居住了。王国高兴得连忙掏出手机给他们拍了照,并填写了危房改造所有材料。他们也很高兴,李富林还强拉王国到他家吃饭。王国笑着说:“只要你住进了新房,脱离了贫困,我就心满意足了,饭呢,我吃过了,就等着吃你家的暖窑饭吧!”
走在回政府的路上,王国无比兴奋,觉得自己只要实实在在帮扶贫困户脱了贫,即使再苦再累也值了。目前,王国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