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赢得了会场内外13亿多中国人的共同喝彩!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地方的“主官”,没有什么比做了让老百姓开心的事更有成就感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普通群众日子更红火,让低收入者生活更踏实,展现了总揽全局、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坚定决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所宣示的为民价值理念,“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揭示出国家治乱兴衰的内在规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领导干部惟有心中摆正百姓位置,常怀人民情怀,涵养执政良知,用行动标注为民的信念,才能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筑起坚不可摧的“民心长城”,摆脱政绩的束缚,去掉升迁的渴望,“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群众就会疏远我们,并最终被群众所抛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情怀,虽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但不可缺失。(本网特约评论员 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