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军:有效监管不能成扶贫领域“短板”

2017.12.08 21:16 本网原创 勇军

身为一名新疆兵团基层团场的副科级干部,竟然利用职务便利,虚报不享受国家政策的人近百名,以此方式骗取国家扶贫帮困专项资金达百万元,供自己购房买车等进行挥霍。近日,兵团第五师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被告人车刚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5万元。(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勇军:有效监管不能成扶贫领域“短板”

一个小小的单位中层干部,除了经办的业务有点话语权,几乎再无任性的权力,但尽管如此,车刚还是充分利用职务便利,在办理低保、优抚等工作中,借机办理大数银行卡,骗取国家补贴资金,令群众的“救命钱”落在了他手里,任其逍遥花费。细水长流,几次下来,居然就冒领了135万,真是令人惊愕之余,更令人反思。

关键环节全线失守,背后则是“抱团式”腐败。对于规范涉农资金运用,相关的制度安排并不少,但几乎都形同虚设,被弹性的操作、灵活变通折腾得毫无作用可言。与其说是制度的悲哀,倒不如说是人性的贪婪。有些干部总认为行动万无一失,贪腐巧妙无痕,再加上彼此掩护,算得上是“天衣无缝”。这种侥幸与自信,往往成了腐败窝案诱因,造成关键环节全线失守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将严密的制度转化为刚性的监督,仍是一道难题。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密总有一疏,尤其是对业务人员来说,长期在岗位上琢磨,总会有一些心得,也容易发现制度上的“漏洞”或是“短板”,一旦有了私心,这些“漏洞”就可能成为贪腐的“入口”。同时,监管流于形式,甚至与业务人员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足以印证理想信念这块“短板”,还需及时补上。

要有效防范类似现象反复重演,关键还得在政策制度落实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明确责任促落实,应抓住部门“一把手”这个关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业务部门层层施压,筑牢廉洁的防线;同时要加强监管促落实,应定期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督查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要问责倒逼促落实,抓住贪腐的典型,作为“反面教材”,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增强拒腐意识,能自觉守住廉政的底线。(本网特约评论员 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