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清晰的提出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作为当前全国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脱贫工作已进入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任务倍加艰巨、时间尤为紧迫。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有创新的思路,切实可用的新方法,更要用上我们极大的热情、发自内心的同情及心系群众的感情。
一、“情”暖心窝
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二、“新”法脱贫
一要把技能培训放在脱贫攻坚发展产业的优先地位,发挥教育扶贫“治愚扶志”的功能,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二要制定科学可行培训规划。按照技能培训与产业结合、与就业结合、与增收结合的要求,实施订单培训,以需定培;三要有效整合分散在扶贫、农业、林业、水务、科技、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民营经济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培训,推动扶贫培训工作市场化、社会化。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本网特约通讯员 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