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基层民警李青23年光辉从警路 丹心映忠诚

2018.02.02 12:34 本网原创 崔春月

靖边基层民警李青23年光辉从警路 丹心映忠诚

在榆林网讯:(特约通讯员 崔春月李青,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3月出生,1987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9月从横山电视台调入靖边公安交通警察大队。风华正茂的他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心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在交通管理工作事业中,他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一干就是23年,经过基层多年的磨练,积累了丰富的交通管理工作经验,锻造了他坚毅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为靖边乃至全市公安工作创造了许多第一。而今,他的警察人生已进入第24个春秋。竭尽全力做一名优秀的交警,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而组织和领导对他的肯定和奖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连续32次被省、市、县表彰奖励。特别是在2007年6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关工委、陕西省少工委授予第二届“陕西省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称号。2008年9月因为工作出色被共青团陕西省委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自愿辅导员”候选人,2010年12月被陕西省公安厅评为“创佳争优”优秀交通民警。同年因工作突出,被靖边县评为首届“十佳警察”荣誉称号。2018年1月被榆林市公安局评为全市公安系统从警30年20年的174名基层民警3个代表之一。

“交警的职责是上路,上路要管事,上路要宣传,交警的办公室就在路上!”这是李青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靖边基层民警李青23年光辉从警路 丹心映忠诚

他从警以来,一直坚持在交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接触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交通参与者和不同的交通环境,他从警二十余年,总结出了“用心沟通,用情服务,安全畅通,永保安宁”的工作思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他一直坚持以服务交通,服务群众为目的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组织安排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工作。2002年他从巡逻中队指导员调到城区中队担任中队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全县道路交通秩序,面对点多、线长的交通环境,他将中队的各项建设迅速步入正规,各项交通管理措施迅速落实,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干就是8年。2008年,由于城区发展需求,大队决定成立城区二中队,并再次要求交通管理经验丰富的他担任该中队负责人,一个新的单位,新的集体,必须从零做起。在担任城区二中队中队长后,他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窗口,为了把辖区道路交通工作搞好,他狠抓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素质,励精图治,在短短的一年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城区交通管理模式。群众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中队也连续六年被市、县评为“创佳争优”先进集体,李青同志也被市、县级多次评为优秀中队长。

靖边基层民警李青23年光辉从警路 丹心映忠诚

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思路新颖。

随着靖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五纵三横的城区道路格局已定。从横向道路形成规模至老城改造的基本完成,一个崭新的城市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背后都包含着他的汗水和心血。他不仅思想方面要求很高,而且在工作业务上也从不放松,有创新、有新意,敢与困难做斗争。他利用空闲时间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他以身作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交警队伍中树立了榜样,多次开辟了靖边交警乃至全市交警的第一次。

1999年靖边县城区主要通道还没有红绿灯,特别是东环路与东大街十字车流量大,交通拥堵严重,李青同志经过30多天车流量统计,外出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后向大队拿出了具体方案,但同时新的问题纷至沓来,经费从何而来?如何应对沿街商铺的百般阻挠?为了城区有个良好交通秩序,他想法设法筹集经费,挨家挨户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历经两个月多时间,靖边第一例红绿灯(东环路与东大街十字)按时上岗履职。但一些市民面对新型事物不了解,闯灯越线,不遵守交通规则,当时担任巡逻中队指导员的他,坚持每天深入一线,带领民警不分严寒酷署,以“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要求创一流的业绩,建一流的队伍,树一流的形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极力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使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

2002年,在改造307国道王家庙至寨山路段时,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他苦战200多天,确保了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和过境车辆的有序通行,顺利完成了各项执勤任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003年在改造城区助剂厂至河东大桥路段时,他带领一班人马亲临现场指挥,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工。在施工中遇到拆迁、搬迁,群众故意刁难,他一马当先,迎难而上,给群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每天坚持在工作岗位,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烈日下、在风沙中坚持不懈地工作。在县城连续五年的改造中,每条街道都有他的身影和足迹。

2006年为了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秩序,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他思维敏捷,创新工作方式,利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的教育方式来改变当前交通环境。多年来,他在靖边一小、三小、九小成功举办了多次“少年警校班”培训,受培训学生3000余名。此项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各县兄弟单位纷纷来我县观摩、学习,同时受到了省、市、县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在陕西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同年,他又一次协同靖边电视台联合开办了第一期全市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台,极大的震慑了交通违法乱象,改善了城区乱停乱放的现象。

2009年东环路双家湾农贸市场正式向外营业,但大量“菜农”不愿进入市场,仍然非法占道经营,导致县城南北主要通道即204省道瘫痪,报警电话响个不停。李青同志得知情况后,迅速做出安排,亲自赶赴一线指挥疏导,不分白天昼夜,连续20余天,他都坚持零晨4点准时到岗,组织民警集中清理“马路市场”。在遇到特困户时,他们甚至还要帮助“菜农”水一把、泥一把的搬菜、推车、卖菜。他们以情执法,以理教育,换取了市民及“菜农”的一致理解与支持。

靖边基层民警李青23年光辉从警路 丹心映忠诚

2010年李青同志在治理整顿“双无”摩托车活动中,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100多次,散发宣传材料10万余份,新闻媒体报道150多次,办理摩托车入户、办证2万多辆,办证、入户率达到75%以上,骑乘摩托车佩戴安全头盔率达80%以上,整顿期间共查扣各类违法机动车3万多辆,报废各种摩托车2000多辆。

专项整治不松手,躬下身子,冲锋在前。他不仅是一个喜欢思考和钻研的人,还是一个能够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实干家,他既是指战员又是参战员。每次专项整治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面对一些驾驶人忽视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铤而走险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侥幸心理,他积极探寻,认真研究,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深入一线,研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查找这些违法行为多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采取抓住重点和难点,流动、定点相结合,突击检查与日常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模式,有的放矢地组织民警开展工作。由于针对性强,查处效果好,从而有力地打击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地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而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效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他的带领下,2016年至2017年中队刑事拘留醉酒驾驶179人次,饮酒驾驶218人次,行政拘留无证驾驶273人次。

在执法过程中他是一名管理者,又是一名宣传员,面对无视法律的违法人员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对于不理解甚至声声责怪的群众,他会用通俗而富有深意的话语耐心地宣讲生命的意义以及交通安全的重要,他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非常能体会农民群众的感受,面对违法者,交警应该成为守护他们生命的使者。”

他从警23年以来,时时处处践行着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领导和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艰苦创业、埋头苦干的带头人;在广大群众的眼中,他是一位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老黄牛”。在交通管理岗位上,他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无私奉献的足迹;在红绿灯下,他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交通警察的责任和奉献。他明白,选择了金盾就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荣誉,对此无悔无怨,这就是交通警察的忠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