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春:让阅读成为习惯和态度

2019.04.06 12:04 榆林日报 陈长春

文/陈长春

为引导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我市每季度评选奖励20名“最爱读书的榆林人”。那么,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该如何爱上阅读,通过阅读提高认识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书籍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阅读习惯与学习成果。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始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引导,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们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使其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引导小学生阅读,一定要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增强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书。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书中的情境中,这比起枯燥的讲解和强迫性的背诵更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交流与互动平台。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发言、倾听和总结,拓宽学生交流与讨论中的认知空间,延伸他们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当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进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让他们清晰思路、明辨事理,最终达成共识,再由老师出面总结,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思维的枷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使学生们通过阅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