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琳:发展文旅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19.04.19 10:28 榆林日报 赵琳琳

文/赵琳琳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榆阳区来说,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在乡村旅游业态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的楔入,乡村兴需要乡村游。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规划,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促进“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榆阳区按照“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以“百村示范、全域改革”为抓手,开展“五项三年行动”,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20个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中榜上有名,“榆阳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先试先行,挖掘地域特色,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文旅品牌,不断拓展农业新思路,展现农村新面貌,焕发农民新活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2013年,赵家峁村的改革探索拉开了榆阳大地轰轰烈烈的产改帷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赵家峁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引爆点,坚定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按照传承乡村文脉、保护乡村风貌、留住乡村记忆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让优良乡村文化传统在新时代文化脉搏里传承与重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4年10月,赵家峁村被确定为9个省级改革试点村之一,2017年3月16日股份合作社挂牌运营,并向全村630个股民颁发股权证。2018年1月18日,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第一次分红,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典型,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参观、考察、学习的各级部门和各类院校、广大游客不计其数。

乡村特色文旅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经济理念和产业经营模式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赵家峁村根据独特的立地条件、村情风貌、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产业融合,运用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的休闲农业,栽植大扁杏和各种风景树,形成了大扁杏基地、葡萄酒庄基地,成为“中国美丽田园”的核心板块,构建起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以“难忘乡愁、老家记忆”“杏花溪谷、峁上人家”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今年3月15日赵家峁村168米的高空9D玻璃桥、玻璃滑道正式试运营,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文化旅游业的新宠,一时间吸引来不少外省游客,以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蜕变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赵家峁经验”。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赵家峁村正是按照一号文件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各种方式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使风格各异的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名片,打造出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大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