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忠:榆林日报助我走上写作路

2019.04.28 00:14 榆林日报 苏亚忠

文/苏亚忠

我与《榆林日报》的情缘可追溯到40多年前。

高中毕业后,我担任村里的民办教师。当时,学校订了两份报纸,一份是《陕西农民报》,另一份就是《榆林报》。工作之余,我就将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学着报纸上新闻的样子,写成稿子投给报社。一次,生产队为了解决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对民办教师实行工资制,当下兑现。我觉得这一做法与众不同,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就写成题为《教师的思想疙瘩解开了》的新闻稿,投给《榆林报》,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虽然很短,是不足百字的“豆腐块”,但影响很大。对我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在报纸上发表。之后,我不断有新闻稿在《榆林报》和其它报纸上发表,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大家亲切地称我为“土记者”,有什么新闻线索和新鲜事就及时提供给我。就这样,我与《榆林日报》有了初步的结缘。

1982年10月,我参军入伍,带着这份情结,在部队从事着专门的新闻报道工作,很快取得了一定成绩。十多年以后,我又转业回到地方,仍然从事着与新闻宣传有关的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我依然坚持写作,给《榆林日报》写稿投稿。

2006年8月,我的两篇游记《普陀山游记》《游雁荡山》在《榆林日报》周末特刊发表。紧接着,散文《山路弯弯》《城市过客》《我的军营生活》《柳树赞》以及小小说《二奶奶》、诗歌《毛乌素沙漠,我心中的海洋》等文学作品陆续发表,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近十多年来,我先后在《榆林日报》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余篇,有的还参赛获奖。说实话,如果没有当初与《榆林报》的相遇,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文学创作,是《榆林日报》助我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几十年来,关注阅读《榆林日报》,成了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文化文艺副刊的文章,我每期都是仔细阅读,认真欣赏。今后,我将继续以《榆林日报》为伴,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