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榆阳区东岳路社区:哪里有需求 哪里就有志愿者

2019.05.09 16:28 榆林日报 陈静仁

核心提示:苏彩虹是榆阳区驼峰路街道办事处东岳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持证心理咨询师,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来到社区,为辖区内的居民免费进行心理咨询。

在东岳路社区,像苏彩虹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作为市区为数不多的拥有大面积平房的社区,这里居住着2万多常住人口,注册志愿者635名,大约每30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志愿者。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包饺子

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包饺子

个个像雷锋 人人做好事

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紧密联系群众的纽带,东岳路社区始终坚持“志愿事情无大小,服务时间无长短”的志愿服务宗旨,总结出“规范化、组织化、普及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如今“个个像雷锋,人人做好事”在东岳路社区蔚然成风,“小红帽”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3年,社区组建了第一支义务巡逻队,成员都是辖区内的居民党员和热心群众,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完全出于自发。”说起东岳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浩说,“有时,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时,都是队员们个人出钱出物,家人不理解,群众说我们傻,甚至有些干部觉得工作太辛苦,不愿意来我们社区。”就这样,在缺钱少人的情况下,东岳路社区义务巡逻队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2014年,榆阳区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东岳路社区在义务巡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志愿服务站,并提出“志愿事情无大小,服务时间无长短”的宗旨,围绕培育文明新风、宣传政治思想等,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进来,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受到辖区居民的高度赞扬,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2018年,东岳路社区获得“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街道社区。

无职变有职 无责变有责

“大家坐在这里慢慢喝,不着急,都是免费的。”每年夏天,东岳路社区的志愿者们都会在居委会门口放上一大桶绿豆水,招呼过往的环卫工人和群众免费饮用。在东岳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走过的十多个年头里,类似这样细小而贴心的志愿服务还有很多。

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一路走来,东岳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创新完善。此外,社区还通过QQ群、公众微信平台等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宣传,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目前,东岳路社区5个居民小组都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点,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每个站点的志愿服务工作,并组建起11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了以“双职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即在职党员在8小时之外主动到社区领职,承担起参与社区建设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责;无职党员承担起居民与党支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反馈周围群众的所思所需,从无职变有职、无责变有责。

环卫工在“微心愿”墙上留下自己的心愿

环卫工在“微心愿”墙上留下自己的心愿

用“微品牌” 满足小心愿

广大志愿者的用心参与,成就了东岳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系列荣誉,也打造出“微心愿”“微课堂”“微援助”等一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

走进东岳路社区居委会一楼大厅,“微心愿”墙便映入眼帘。一本喜欢的课外书、一副锻炼身体的羽毛球拍、一场盼望许久的电影……这些“微心愿”虽然很小,但却很具体。

东岳路社区居民张泽平由于行动不便,一直想要一台轮椅。在社区推出“微心愿”志愿服务后,他通过志愿者将自己的心愿写在“微心愿”墙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一位热心人士看到,为他达成了愿望。

每年寒暑假,东岳路社区都会开展“爱心微课堂”系列活动。针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双职工子女开展为期15天的义务补课活动。孩子们在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做假期作业、巩固旧知识、预习新知识。与此同时,社区书屋也向孩子们开放,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挑选喜欢的书籍免费借阅。

东岳路社区通过“微系列”活动,把宏大的志愿服务细化为“满足服务对象一个心愿”,不仅使困难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其中,让社区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