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鱼河峁镇冯茶庄村是一个位于榆林城区东南的小村庄,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过去,山大沟深,村里发展多有不便;如今,“党旗”飘扬,群众生活日胜一日。
村民蒋志斌就是这变化的受益人之一。去年4月1日,他承包了村里专业合作社的养鹅项目。“他原来有过养殖家禽的丰富经验,所以村党支部和村民一致认为蒋志斌可以为村民发家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斌说。
蒋志斌也不负众望,将养鹅项目做得风生水起,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收入4万多元,有效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起到了带头引领作用。
村庄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建设……围绕榆阳区提出的“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该村党支部创新发展思路,着实干了一批实事、硬事,村庄实现跨越发展,村民幸福感满满。
凝聚合力 强化队伍建设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14年,刘继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起,就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智慧,为这个“空心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让群众有了盼头。他上任后,先抓支部建设,再抓党员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有困难党员上,有利益群众享。”这是冯茶庄村党支部践行的理念,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上,全村党员干部走在最前面,率先同意并最先实施,让大家真正看到了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该村以创建“五星级党支部”为契机,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有问题书记先解决,有困难党员先上”,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过硬的队伍逐渐成形。同时,还注重阵地建设,整修村委会,配齐办公设施,制定了一系列上墙制度,为村庄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基础 厚植产业发展
以前,冯茶庄村因地处偏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外出打工多,人才返乡少。2014年,新的党支部班子决定从基础做起,从无到有,“水电路”综合治理,实现整村推进。几年时间,冯茶庄村路好走了,水电通户了。
健全的基础设施也逐渐释放出了新的经济能量,2017年底,该村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党支部切实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党员带头改革,带头认领任务,带头让利群众。
产改后,村上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党支部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以种植户50%+村民25%+合作社20%+贫困户5%全股联营办法,发展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现全村种植黄芪1200亩、山药60亩、款冬花120亩。预计两年内,黄芪种植面积将发展至2000亩,并与陕西中药材饮片厂达成订单协议。
“我们村山地多,水地少,气候好,无污染,是中药材种植的理想场所。”刘继斌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农产品结构单一的现状,是加快全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文明驱动 提升支部综合治理
既要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也要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村风民风。为此,冯茶庄村党支部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通过实施旧居改造、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聚焦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群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同时,该村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文明家庭”5户、“好媳妇”5户、“好公婆”5户。建设农家书屋,为村民学习充电创造条件,春节组织秧歌队等文艺活动,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建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杜绝了不良习气,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如今,村庄发展方向已经明朗,发展活力已经激活,发展雏形已经形成,今后,党支部将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刘继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