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二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纪文军:医学博士的桑梓情怀

2020.05.14 09:50 榆林日报 刘予涵

有人说,人的大脑受损或者长了肿瘤,就是“头等大事”;也有人说从事神经外科的医生必须要有“顶上功夫”。在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还有一个称谓——“刀尖上的舞者”,手术过程中,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分离血管神经时,稍有差错,可能会导致病人终身残疾或死亡。榆林二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纪文军就是这样的一名医生,用回春妙手,游走在生死一线之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是我市唯一一个陕西省“千人计划”入选者,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荣获第十四届榆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多个荣誉称号。

纪文军(左一)向患者解释病情

纪文军(左一)向患者解释病情

在榆林二院神经外科一病区的病房,经常能听到患者家属七嘴八舌地议论纪文军:“纪大夫了不起,是专家!”“看着年轻轻的,手术做的是真好!”“听说纪大夫是博士,水平就是不一般!”……提及纪文军,患者和家属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2005年,纪文军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6年制英文临床医学系,2008年和2013年分别考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医学名校毕业的博士,完全有机会留在更大更好的医院工作,但纪文军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他说:“我有家乡情结,学成了总想着能给家乡的人做点贡献。”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纪文军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名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医者。在他看来,医患是生命的共同体,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战胜病魔。他时常感慨:“生命实在太宝贵了,作为医生,面对生命不能有丝毫大意,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毫厘之间,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即便已经完成了诸多高难度手术,但面对每个病例、每位患者,他总是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2018年,世界上最长颅内支架由纪文军植入患者体内,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该患者因一侧肢体力弱伴吞咽困难一周入院,入院CTA和DSA提示颅内巨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几经会诊讨论,拟选用世界上最长的支架系统植入辅助栓塞。然而国内很少应用,辗转1周,将国外BALT公司生产的颅内最长支架顺利调回榆林二院,他随即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历经两个多小时,成功将支架植入体内。之后,又进行了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清醒,恢复良好。

这样的例子在纪文军的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他完成的手术有多个“第一”,在脑血管病危重症治疗,特别是急性脑血管闭塞血管内取栓、脑动脉瘤栓塞、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下治疗等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内蒙古、宁夏等周边省市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他还每年参与周边省份的会诊或手术50余例。

作为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博士,纪文军还在不断学习,苦练本领。他认为,一个好医生,除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必须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神经外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为此,他在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领域进行系统研究,获得诸多成果。

在完成自己科研项目的同时,纪文军从不吝啬自己所学,在国内地市级医院率先成立了神经介入学会,举办全国性高峰论坛,率先启动脑卒中培训计划等。“脑血栓会导致偏瘫、失语,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瘫痪,但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窗得到有效救治,病人完全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纪文军说,“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脑卒中普及计划,到基层去,给老百姓讲脑卒中的危害,讲先期症状,就有可能争取到时间窗。同时,把技术教授给更多医生,向他们分享诊疗经验,带动区域内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这样会让更多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通讯员 刘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