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漠土越千年——读《大夏帝国》

2020.07.08 13:22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文/鱼克奎

《大夏帝国》面世了,这本饱含作者辛勤与汗水的结晶、满怀对陕北大地深深挚爱的情怀、充满对这片久远厚土上生活的诸族先民们的崇敬之心的佳作,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

这是一本好书,反映了1600多年前生活在广袤套域内“夷狄”诸族特别是以赫连勃勃为代表的匈奴族在大陕北地区生产、生活、战斗、发展、成长的艰辛历程和他们曲折的奋斗史,反映了当年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在北半球纵横几个世纪的匈奴民族即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时的最后闪烁。赫连勃勃是陕北这方热土上孕育出的一代英雄豪杰,正如书中所说“生在代来城,长在麻黄梁”,他从一个居无定所、四处流浪的乞丐到威震一方、君临万邦的皇帝,靠的是自己的睿智、勇敢、远见和胆识,靠的是塞上众族同甘共苦的弟兄和亲人,大夏帝国横空出世、雄踞黄河以西的中国北方,傲立于五胡十六国历史之林,统万都城巍然屹立于大河套之奢延河畔,大夏国和统万城,可以说是陕北先民们的骄人成就!

这是一本好书,作者通过文字把古老陕北人民的生产、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表现得原汁原味、淋漓尽致。对赫连勃勃等大夏开国人物的刻画描写,力求将每个人物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1600多年前的人物犹如在眼前活动,全文中的七言律诗应该是上乘之作,全文中遣词造句优美,段落句章得体。写历史章回体小说,拥有丰富历史知识应是必须的,通读本书能看出作者文史知识的渊博深厚、视野的广阔,生活知识储藏的丰富,书中所反映出的典型的历史人物、较大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时间节点等都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作者对地理知识也通晓,大漠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河西走廊与河湟谷地以东这片北中国大地的山川河流、城垣村廓、地形地貌,都了如指掌,书中以当时的地理、地名称谓并夹杂今天的地名来对接1600年前的人物和故事,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尤其对于我们今天的陕北人来说,读之亲切万分,事情的发生犹恍眼前,如赫连勃勃与姚秦长安城巡卫军都统王买德在长安交手,无意间攀谈,一个说是生在代来城、长在麻黄梁,一个回答是生在王沙窊、长在鱼河堡,仿佛如今天两个老乡在省城西安偶遇交流。书中所记述的风干羊肉、老缸房酒、红枣、小米等陕北的地方特色产品也正是今天的榆林特产,看来陕北优良的传统产品,经久不衰、传承至今是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沧桑漠土越千年——读《大夏帝国》

这是一本好书,以传奇添补陕北地方史的空白。自东汉末年中原政权衰落、国防力量羸弱,国家北方边界线从阴山一线一直向南退缩,到了东晋整个北方都沦陷为夷狄区,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也造成了榆林隋唐以前和唐以后至明的历史文献断代,榆林成了各民族势力的拉锯点,你方唱罢我登场,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因此文献无存。即使相对短暂的和平,也因少数民族文化的匮乏而无法将历史用文字传述下去。《大夏帝国》的出版,为我们完整地展现出1600多年前陕北大地各族人民的生生息息,他们生活的历史情景以及匈夏帝国兴起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统万城的修建再到城池详述,为我们今天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非常好的索引,或者成为打造旅游文化的蓝本。榆林统万城的旅游开发,缺乏细节史料,本书或可成为依据,可拍制为电视剧,成为榆林旅游的又一助力。本书通过对大夏帝国艰难的兴起与快速的殒落的描述,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历史启迪,从赫连勃勃到李自成、张献忠等陕北豪杰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历史上陕北人民知识文化欠缺,勇猛尚武有余,文化知识薄弱。刘邦、朱元璋同是草根出身,特别是朱元璋更是底层的底层,食不果腹、时常在死亡线上挣扎,但他们最终能成了气候,建立千秋基业,就是因他们周围拥有一大批文人学士,能谋划未来,能建章立制、治理天下守住基业,不至于昙花一现。守业比创业更难对陕北人来说再准确不过。

《大夏帝国》的出版是文坛嘉事,更是大陕北的一件喜事,高仲岗先生作为民间学者作家,又是外地人来榆入籍,历经生活艰辛,多年却呕心沥血、辛勤笔耕,为陕北倾力奉献两部力作,《西夏后传》与《大夏帝国》,应该为我们所崇拜、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