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一片丹心为故土

2020.07.13 16:50 在榆林网 吕晶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在榆阳区鱼河峁镇柏盖梁村的塑料拱棚里,浓郁的芝麻香瓜味让人垂涎欲滴,放眼望去,满目新绿,生机盎然。

“这几年,榆林各地都种芝麻香瓜,还搞大棚采摘,那价钱卖得可高哩,2017年,村上让贫困户每户免费种植一棚芝麻小瓜,我也就开始种香瓜了,今年估计收入肯定不错。”贫困户高吉来的媳妇席金兰乐呵呵地说。

站在鱼河峁镇柏盖梁村的山上放眼望去,山顶上黑土猪养殖场与肉绵羊养殖场井然有序,半山腰光伏电厂错落有致,山脚下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新居格外醒目,三鱼路延边一线的标准化千亩高粱田一望无垠。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用5年时间,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

榆林市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一片丹心为故土

2015年1月,高治宏被任命为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凭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执着追求,高治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忠实实践者。他用真心实意和汗水感染着柏盖梁村的每一个村民,带领大家把柏盖梁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使一个南部山区的人口空心村、经济空壳村逐步成为榆阳区的一个重点村、示范村、标杆村。而他本人在5年里也分别被评为:“2016年市级扶贫先进个人、区致富带头人”“2017年市级综合改革先进个人、区级脱贫攻坚工作优秀个人”“鱼河峁镇优秀党员工作者”“2017年度省级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2018年榆林市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

A、改善居住环境 建成美丽乡村

“看到村里还有那么多穷苦的老百姓,我觉得必须要帮他们一把。”这是高治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初心。

“在我当选支部书记的那一刹那,突然感到诚惶诚恐,好像有千斤重担压在了自己身上,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上任伊始,高志宏一有空就和党员群众一起交流,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和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听群众的想法,谋划重点工作。

榆林市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一片丹心为故土

高治宏了解到村上有近三分之一的群众存在住房困难问题,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于是他多次召开“三委”会和党员会,提出建设一个新农村的想法,经过大小十几次会议研究,高治宏最终决定组织群众自筹资金移山平地,打造属于柏盖梁村的第一个移民安居区。高治宏坚持工地一线指挥,奋战40天,搬倒三座大山,移动土方70多万立方米,实现“三通一平”,于2016年10月建成移民安居区111套二层新房。

2017年,又对三鱼路沿线住户实施旧居改造工程,期间对规划内旧房与围墙的大量拆除,造成了村民的不理解和阻挠,但高治宏没有轻易放弃,他每天推心置腹、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工作,经过3个月的施工,顺利完成了49户改造任务,公路沿线基本做到全覆盖,实施道路拓宽,全村全面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改善宜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

B、把准发展脉搏 大力振兴产业

新农村建成后,高治宏深深地觉得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根植于村民内心的“小农思想”。2017年,全区的产权制度改革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而柏盖梁村被列为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高治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柏盖梁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路开始了。

2017年11月份柏盖梁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高治宏全票当选理事长。为了发展集体产业,高治宏带头组织另外2名党员每人垫资15万元,采取股份合作社与种养殖大户“合股联营”的合作模式和“保本经营、盈余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起百亩塑料大棚种植芝麻小瓜,带动7户贫困户以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大棚种植。建起100头的黑土猪养殖场和300只的肉绵羊养殖场,在册贫困户高红兵率先以“保底分红”的方式入股猪场,2018年底实现1000元的分红;2018年种植500亩传统小麦和500亩优质牧草;利用15亩荒山与全镇贫困户联营建设30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实现3000元的稳定增收;盘活原有的小二型水库,投放鱼苗10000斤,发展水域经济。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步建成石磨面加工厂,并与特派员合作在城区开办黑毛土猪销售店,走上产销结合的路子。2018年底,经合作社结算,村集体仅在初步见效的大棚和黑毛土猪两项产业的收入近50万元,村民每股分红120元。2019年,高治宏带领合作社与科技公司合作发展1160亩的订单高粱种植,套种柴胡,大棚发展中药材种植,以保底分红的方式继续吸收贫困户入股,在发展村集体产业的同时与贫困户结成“产业共同体”。

榆林市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一片丹心为故土

一时间,柏盖梁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实现了历史的飞跃,为全面建成小康打下扎实的基础。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全村耕地、林地、荒山等所有资源都进入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户(贫困户)发展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产业。

近两年高治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虽然有些贫困户脱贫了,但是生活依然可怜,我们集体仍然要帮,贫困户是不是真富是检验村级发展的最好标准。”之后高治宏又成立了柏盖梁村慈善互助会,为困难群众临时急用小额资金提供便利。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仅要看得远,还要办得到。高治宏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C、提升村风民风 乡村变换新颜

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一心为民,这是高治宏的真实写照。高治宏出身贫寒之家,深知农民的不易。早些年外出搞建筑行业,贫穷难改其志,致富不忘乡邻,自担任村支书后,他就关闭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全身心投入到乡村的建设事业上。他常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公开透明,要让群众都说这件事上村干部又给集体贴了多少,而不是群众怀疑干部‘吃’了多少。”高治宏的一举一动,村民都看在眼里,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村里无论党员还是群众,一改过去不作为的思想,实现了“大家看”到“集体干”的巨大转变。

在镇党委的引领下,村里还成立爱心超市,将善行义举、集体公益、环境卫生、贫困户家庭卫生、产业发展等所有积极向上,能催人奋进、传播正能量的领域纳入积分范围。村民可以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主动帮助他人、报名当志愿者等行为获得积分,利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爱心超市平台的激励效应,充分调动了群众爱护环境、参与公共事业的积极性。自创办以来,随着积分规则深入人心,爱心超市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全民参与积分。在村风建设、环境卫生改善等诸多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尤其是解决了贫困户由来已久的“等、靠、要”不劳而获思想的顽疾和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牛皮癣”。

如今在高治宏的带动下,柏盖梁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巨变换新颜,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榆林市鱼河峁镇柏盖梁村党支部书记高治宏:一片丹心为故土

D、重视基础教育 全力战胜灾难

基础设施短板补上了,集体经济也搞活了。高治宏琢磨着口袋富了,脑袋也得富。“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供出来”“穷啥也不能穷教育”这是广大农民兄弟像铁一样实实在在的想法。柏盖梁村的村民也不例外,高治宏也不例外。2019年,高治宏和扶贫“四支队伍”在村里建起了一座特殊的“辅导学校”,学校的老师是本村的大学生,学生是本村的留守孩子,“辅导学校”完全免费。村里索性就把这所特殊的辅导学校叫成了“爱心学堂”。高治宏说,他倒不是期望爱心学堂能改变谁的命运,他只是希望能培育村里年轻人的家乡情怀,世界是年轻人的,柏盖梁村的建设也要靠村里的年轻一代。同时,他也希望,村里的人都能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通过教育,让孩子们获得人生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高治宏也遇到了他人生的又一个大难。当他还在村里带领党员先锋队摸排返乡人口,宣传疫情防控时,他13岁的儿子查出了白血病。一个一米八多的大汉顿时说话都没了气力,完全乱了心神,慌了手脚。在大女儿的提醒下,通过央视热线求助平台,孩子被及时送到了省城医院接受治疗。高治宏在带孩子去省城的当天为村里协调来200个N95防疫口罩,安排村干部们给村民发放,他私人给所有的贫困户每人赠送了一个防疫口罩。那个时期,不管是乡镇干部还是村干部或是知情的村民,大家都默契地达成了共识:把村里的事打理好,不要让高书记再担心。孩子安顿好后,高治宏又回到了村上,他说孩子他放不下,村里正发展到了紧要关头,他同样放不下,只能两头跑。

今年6月30日,高治宏的儿子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型,进行了手术。目前,孩子已经做完了骨髓移植手术,身体正在慢慢恢复中。村里的高抽站开始施工了,村委会阵地、老年幸福院翻修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村委会门前1160亩绿油油的柴胡在骄阳下正热烈地生长着,长势喜人……(记者 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