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故事:扶贫显担当 脱贫斗志强

2020.09.04 11:38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在清涧县的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不折不挠的奋斗和感人事迹,树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在这个群体中,第一书记“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乡镇干部“奋战一线”事必躬亲,村支书“敢为人先”兢兢业业,人人勇挑重担,个个砥砺前行,凝聚起强大的扶贫合力。同时,不少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依靠自身努力与奋斗“脱颖而出”,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贡献力量。

峪口村党支部书记苏雄:

“凡事敢为人先,困难留给自己”

苏雄是清涧县店则沟镇峪口村的党支部书记。峪口村地处无定河畔,交通便利、川地平整,但村情比较复杂,是出了名的“懒散”村。“特别是2011年换届前,村‘两委’长期处于不完备状态。当时,我在靖边做生意有了点积蓄,就想回来试试能不能带动老乡们也挣点钱。”苏雄回到村里后,成功当选了村支书。自此,峪口村有人“管”了。

苏雄(中)对大棚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苏雄(中)对大棚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新官上任三把火。苏雄一有时间就往外跑,积极“取经”,下定决心要为村里谋划一条脱贫致富路。很快,他就为村子绘制出“产业全覆盖,四季有特产,家家户户有收入,整村脱贫奔小康”的美好蓝图,并坚持以此为发展基础,事事走在前面,真正肩负起了“领头人”的职责。

2016年,清涧县提出了绿色生态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店则沟镇大力推广生态养猪,并鼓励各村支部积极响应。苏雄就是第一批投资建场的村支书,而且他的猪场有“三最”,投资最大、智能化最高、赔得最多。“当时考虑不够成熟,猪场离无定河太近,不符合生态治理要求,刚建起不久就拆除了。”苏雄说,这一次的失利不仅没有让他灰心,反倒让他学习了新的知识和经验。之后,他重新选址并成立合作社,拉着村里的27户贫困户建起了3个规模化养猪场,每年为村民带来2万多元的分红。

2017年,在店则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苏雄大胆开拓,组织村民开展“三变”改革,将枣林地流转到村集体,建成了72座大棚。“一开始,村民都在观望,眼看大棚无人承包,我就自己承包了20座,还专门聘请专家培训,学习培育和管理知识。”苏雄说,每座棚年收入可达1.5万元。第二年,大家看到苏雄因为大棚挣了钱,有了好的示范,就都有了积极性。

苏雄就是这样的人,凡事他先“打个样”,做不好自己认“赔”,做好了大家“照搬”就成。有一年冬天,村里突然停电,大棚里的“棉被”无法启用,眼看那么多棚的香瓜要受冻,苏雄果断决定开车去城里买台发电机。返回后,他第一时间忙着救助村里其他人的大棚,直到所有人的大棚都安全无虞了,他才处理自己的大棚。村里人说:“苏书记凡事敢为人先,但困难却总留给自己。”

2019年,峪口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并一跃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亮点村。如今,峪口村冬春两季卖大棚瓜菜,夏季红梅杏补充收入,秋季沙地红薯供不应求;村里道路通畅、设施齐全、村容整洁,光伏电站人人分红、大型冷库增值增收、农贸市场聚财聚气。

高里寺村第一书记刘晓伟:

“扶贫要有计划、有阶段、有目标”

2017年5月,刘晓伟由市应急管理局派驻清涧县郝家墕便民服务中心高里寺村担任第一书记。

谁该扶?怎么扶?两个实际问题摆在了他面前。“首先要做到精准,无论对象还是方式,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扶贫要有计划、有阶段、有目标。”为此,刘晓伟上任的头个月,一次家都没回,准确掌握了高里寺的村情民情。随后,他召开了两次全体村民大会,将拟选的贫困户逐一请上台,由全体村民评议后最终确定是否识别为贫困户。同时,他将“人多、事杂、体量大”的扶贫任务逐步分解为“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有计划、有阶段、有目标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刘晓伟在幸福院给老人盛饭

刘晓伟在幸福院给老人盛饭

2018年,刘晓伟多方筹集到60余万元资金,先后将村里闲置的小学二层教学楼改建成集幸福院、党建室、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和爱心超市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和五保户、残疾人员,在衣、食、住方面提供保障;2019年,刘晓伟从山东调运了1640只蛋鸡,在村委会的院子里,常驻居民以户为单位,分别领取了2个鸡笼子、20只蛋鸡,让村民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产业。短短三年,高里寺村建起了“爱心磨坊”,招聘了专职医生,自来水入户了、动力电增容了、公路拓宽了、网络信号也覆盖了。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刘晓伟时刻牵挂着高里寺村。2月20日恢复驻村后,他马上购买米面油和棉被等物资,慰问了贫困户和幸福院的老人,并联系爱心企业捐赠高浓度消毒液和口罩、喷壶等防疫用品,组织四支队伍进行村级疫情防控。同时,积极恢复正常工作,为村里60—80周岁的147位老人购买了老龄保险;聘请本村在校的5位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活动;核实去年发放蛋鸡养殖情况,并按照每只蛋鸡10斤的标准,向村民发放了麸皮1.2万斤。

今年上半年,高里寺村还在公路沿线种植了1000株树苗,新修了1600余米青砖围栏,喷刷了3500余平方米墙面;加固了3座桥梁,硬化了“爱心磨坊”的125余平方米地面,新建了2座凉亭。在这些环境整治施工过程中,创设务工岗位380人次,为村民增加收入7.6万元。

“现在,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夸村里变好了、变美了,说在家门口就可以创业就业、增加收入。”听着这些赞美,刘晓伟的心里更加踏实。

鲍家沟村包村干部曹会会:

“培养贫困户的信心和能力”

曹会会是下廿里铺镇鲍家沟村的包村干部,也是一名协管员。她坚持扎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常年与村民同吃同住,成了鲍家沟村里的“贴心人”。

曹会会(右)了解村民情况

曹会会(右)了解村民情况

鲍家沟村是下廿里铺镇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优势是人多地广、交通便利、离县城近。选择什么集体经济项目合适呢?曹会会经过调研发现,临近的其他村子大多在发展养殖业,鲍家沟村应该搞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产业。她与村民闲聊时,听说村里的水特别好,附近村的人常来担水吃。“当时一下就想到,不如就地取材,搞个纯净水厂项目。”于是,她向村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听后一拍即合,很快开始了项目各方面的市场和可行性调研。经过多番商讨决策,村里唯一的集体经济,纯净水加工厂终于“落地”了。

“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首先要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使他们树立起摆脱困境的勇气,然后要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让他们具备脱贫致富的能力。”曹会会说。她经常带着各种扶贫政策宣传和农业书籍去和贫困户“拉家常”,组织村民开展道德宣讲活动、参加农业和科技扶贫方面的专业培训;利用“爱心超市”物资,奖励被评选为“好公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致富带头人”的家庭和个人,激发和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同时,曹会会还会根据贫困户的自身情况,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贫困户李七兰丈夫过世,儿子正在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负担很重,因此找到曹会会,希望能帮她介绍一份工作。于是,曹会会推荐李七兰参加了清涧县的月嫂培训,现在的李七兰已经在市里从事月嫂工作,每月收入5000多元,不仅儿子的学费不用愁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李家塔镇团委书记、志愿者刘淙淙:

“帮助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

2016年,25岁的刘淙淙完成了两件人生中的大事,一是加入榆林“幸运加志愿服务队”,二是进入清涧县李家塔镇政府工作。随后的四年里,她坚守基层,在扶贫和志愿服务的路上挥洒着青春与热爱。

“打小就爱帮助人,加入志愿服务队算是让自己的‘爱好’变得名正言顺了。”刘淙淙笑着说。李家塔镇有个寺家塔村相对偏远,村里人赶一趟集都十分不便,刘淙淙就经常来回帮村民捎东西、代办慢保等,时间久了,村里人有事就给她打电话。

刘淙淙到贫困户家查看育苗情况

刘淙淙到贫困户家查看育苗情况

一次,寺家塔村有一村民被热水烫伤,情况很紧急。“我接到电话马上开车赶去,只见她躺在炕上,腹部、胳膊上的烫伤面积很大,天气热,很多地方化了脓,因为当时不通班车无法外出就医,家人只能给她简单擦了一些烫伤膏药。”刘淙淙与同行人员赶忙将伤者送到镇卫生院,镇党委书记随后赶到了解情况,与医护人员商量了治疗方案,并马上拨了1000元救济款。“我也通过朋友圈募集到1000多元钱,作为住院治疗、生活以及后续买药的费用,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刘淙淙说,烫伤村民出院后她还经常去看望。

刘淙淙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很快担任了镇团委书记的职务。她围绕“关注基层青年,关爱留守儿童,为党储备坚韧有力的后备力量”主题,经常号召镇上的年轻干部开展捐衣服、验光配镜、发放壹基金温暖包、帮孩子们申请微心愿礼物、捐赠棉被等志愿活动。

国庆70周年时,刘淙淙想到李家塔镇有几位解放前退伍归乡的老战士,年轻的时候没有条件和自己的妻子拍一张婚纱照,现在条件好了,却老了,走不出这座山。于是,她联系了一位摄影师,带着婚纱和西服去到他们家中,在羊圈旁、杏树下,为他们拍摄了最特别的婚纱照。“有5对夫妻进行了拍照,我经常翻看照片,看着他们的笑容也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很高兴能留下老战士们珍贵的影像。英国有一句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升。”刘淙淙说。

辛关村脱贫户高进文:

“绝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

高杰村镇辛关村高进文夫妻过去在延安市经营一家小超市,有两个儿子,生活不算富裕也衣食无忧。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长子的右腿,为了治疗,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被迫将经营多年的超市转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高进文给牛喂草料

高进文给牛喂草料

“超市转让后,我们回到老家,看着每日偷偷流泪的妻子和饱受痛苦的儿子,我倍感难过和压力。”高进文说,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党和政府的关怀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2018年7月,辛关村将他们认定为贫困户。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截肢的大儿子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缓解了一家人的生活压力。但高进文知道,想要彻底摆脱困境,走上致富道路,还得靠自己的努力。

识别为贫困户后,清涧县委宣传部对高进文一家进行了结对帮扶,安排了专门的帮扶责任人。“我的帮扶责任人给我讲了扶贫贴息小额信贷和办理程序,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用5万元的小额信贷养了牛。驻村干部还为我安排了养殖培训的课程。”高进文说,用这笔贷款,家里有了“第一笔”收入。接着,高进文被聘用为生态护林员,月工资600元,在务农之余,他每天在村里巡护一圈,认真记录好护林员日志。“现在,我们村又成立了炒米加工厂,在厂里打工也不耽误其他事,我现在也算是身兼三职,基本可以维持家里的生计。”高进文告诉记者,去年政府实施了危房新建,他们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与此同时,高杰村镇的扶贫干部根据高进文长子的实际情况,推荐他学习电子商务,“现在他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商平台业务,这是在精神上让我儿子重新站了起来,看见他脸上又有了笑容,我最大的担子也放下了。”高进文感激地说。

一系列的帮扶措施,让高进文一家仅仅一年时间就摆脱了困境,2019年成功实现脱贫。但他并不满足与此,“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让生活过得更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高进文说。(记者白潇 通讯员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