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

2020.10.17 14:26 榆林日报 ZaiYuLin.Com

文/李渔

国庆期间,我带着满满的期望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据报道,在国庆票房前三名中,《我和我的家乡》创17.26亿元的票房佳绩。

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票房,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我以为主要取决于“四个一流”: 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制作团队、一流的推广宣传。作为去年国庆档票房大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延续集体创作思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张一白担当总策划,宁浩、陈思诚、徐峥、“开心麻花”主力导演闫非与彭大魔、老搭档邓超与俞白眉分别指导5个喜剧单元,用五个故事讲述普通群众与自己家乡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都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遇到和发生的事情,但是影片没有以一种“高大全”的人物设定来演绎,而是以普通的群众思维入戏,充分应用喜剧人物和喜剧元素,把原本很“正”的主题演绎得幽默满满,同时给了每一位观影者十足的感动,让大家在笑过之后感叹于家乡和祖国的变化,激发出浓浓的奉献家乡、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将镜头对准了陕北,邓超饰演的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梳油头、架墨镜,张口就是千万的生意,俨然一副大款的派头,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喜剧事件之后回到家乡,人物设定反转,原来是扎根家乡、吃苦在前、带领乡亲致富的陕北汉子。影片中,榆林治沙英雄牛玉琴、石光银也作为治沙劳模出现。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再现了陕北造林治沙的英雄事迹、开拓奋发的当代陕北精神,激发了陕北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情怀。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影视的宣传魅力。榆林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同时又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有着深厚而广博的影视资源。如何挖掘这些资源,再现这些历史,宣传陕北、宣传榆林,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出叫得响的影视作品,就成为当前榆林影视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榆林影视家协会的会员,我想我们有责任依据自身专长,群策群力,讲好榆林故事,同时加强本土影视人才的培养,内引外联,创作出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