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斗争精神,克服“好人主义”

2021.02.26 12:57 在榆林网 贺晋源

所谓"“好人主义”",就是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虽说听起来仿佛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主义”生活、本本分分的做人,但实质上并不是这样。“好人主义”是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容忍,它麻痹人的真假、善恶、美丑之心,目的是讨好卖乖,说到底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在作怪。“好人主义”的本质是讨好、得好。“好人主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好人主义”对党内政治生活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它助长怠惰之风,使党员干部醉心于“太平无事”、争做“太平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既不愿承担责任也不愿投身实践,生怕因为自己的辛勤工作抢了他人风头,引来他人嫉恨。故而,他们在在该坚持原则的地方和稀泥,难出成绩。甚至催生官僚主义。在上级对下级的关系中,引起下级的盲目服从和盲目跟从,不敢或不愿指出领导的工作过失,确定关系的官僚风气盛行。

要克服“好人主义”,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就必须通过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主动向“好人主义”亮剑,营造想干事、敢担当的浓厚氛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长史,也是一部充满艰难险阻、不断斗争的历史。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与地方武装军阀斗争、与日本军国主义斗争、与党内的错误路线错误观点斗争,今天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成长、壮大、成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在回顾艰难险阻、重温领袖论述中培育斗争精神,增长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使那些依靠“好人缘”占位置之人无立足之地。

作者:贺晋源(陕西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