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3月11日闭幕。会上多个报告、纲要、决定等在会上获得通过,擎画了新阶段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二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乡村清洁和绿化活动,建设美丽乡村。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们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陕西佳县 杨耀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