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2021.05.02 13:38 在榆林网 刘芊李

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保护民族文化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一,对于文化艺术而言,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

第二,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第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

各级单位需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上下足功夫,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精神,把保护、挖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多举措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不断谱写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篇章。

一是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始终围绕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突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档次。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

三是重视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积极抓实民族教育,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学校开设独具民族特色的课程,均聘请民族传承教师、编印民族课本、进行双语教学,开设民族特色班。

四是紧扣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强化节庆活动增强影响力,定期举办民族盛会,吸引中外媒体、大学生开展重要活动,进一步拓展后山对外影响力。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文化活动、产业培植,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创新。要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人、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培训,不断培育壮大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发挥人才队伍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刘芊李(佳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