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走访慰问,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

2021.06.10 23:05 在榆林网 常江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望闻问切是古代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是自古以来中医诊察病情、辨别病症的一种传统的诊断手法,被历代医学名家尊为“医之纲领”。因此,党员干部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为走访慰问活动开出一剂良方。

摆正姿态,虚心“望”。“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一致推行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广大老党员、老干部在缔造和捍卫新中国的艰苦斗争中,在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党员干部要摆正姿态,带着崇敬和敬仰之心去走访慰问,要避免“赶场”式的走访,“指定”式的慰问,要将实际看到的和先前了解的认真作比较,透过现象看到实质,要沉下心来,虚心听取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俯下身子,耐心“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党员干部只有多一些耐心,用心聆听老党员、老干部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意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有些党员干部走访慰问时或许会碰到带有主观情绪的“牢骚话”,听起来不免让人感觉到“不适”,亦或是碰到“老弱病残”的特殊对象,使尽洪荒之力无法沟通时,此时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宽容和耐心的心态来对待老党员、老干部的“牢骚话”,少听一些拟好的“客套话”,多听一些“忠言逆耳”,耐心了解他们真实的心声和诉求,要把那些带着原汁原味、带着现场温度、带着鲜明情绪的意见和诉求采集回来,从抱怨中了解发展需求,从负面声音中找准改进走访慰问的方向。

以诚相待,诚心“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大老党员、老干部长期受党的教育,经历过各种斗争风浪考验,思想政治觉悟高,智慧经验丰富。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去掉官腔子,以诚相待,以他们为师。要带着责任和问题开展走访,深入到第一线,问寒问暖、问衣问食、问住问贫、问苦问医,当场能解决处置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来想办法加以解决,即便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只有把困难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反映的问题跟踪好、解决好、落实好,才能更加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大的热情和干劲。

真抓实干,真心“切”。“扬扬止沸,不如去薪。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充分了老党员、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后,就要“摸准脉象”,“对症下药”,要实打实,把真正困难的、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列为走访慰问对象,不能“一刀切、大水漫灌”搞平均主义,更不能降低标准“撒胡椒面”搞全覆盖。特别是要做好对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因公去世干部家属走访慰问,把走访慰问方案做细做实,重点向偏远地区倾斜,不能为了方便搞“就近原则”,就近选对象、就近搞慰问,失去走访慰问的本真。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既要走“心”,又要用“行”,党员干部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确保走访慰问活动走实走深,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切切实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心坎上。

作者:常江(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