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自古讲究“知行合一”。说文解字中对行字这么说的,行,人之步趋也。在诗经《尔雅》中更是引申为巡行、行列、德行、品行。
“行”字之解,均有对人的品行、言行等直观状态的理解,都是对人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全面解读。由此可见,行不光是对人的夸赞,说“你真行”。办的行,更是对一个人素质的肯定,是一种确切的认可和放心。当前,我们作为人民的干部,基层的服务人员,个人言行举止都呈现在老百姓面前,乡亲们能直观看到你的干事风格、办事态度、语言语气,久而久之就会对你有个定格,对政府有个认识。这几年,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是看到基层领导或者干部对待群众冷言冷语,办事拖拖拉拉,严重影响公职人员形象和政府权威。
前段时间网传绥德县交警大队工会主席“贾某”拒不接受交通执法大队检查,语气强硬、态度嚣张,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一度传播,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绥德县公职人员的外在形象。作为国家干部,我们到底要在外有什么言或行?
好干部要做到“言行行的通”。出门在外,我们大部分都外出公干,或者是私下旅游。于公于私,身份都是一名干部,时时刻刻都代表的是所在单位的形象。首先我们是个独立的个人,作为一名中国公民,遵纪守法,是基本的义务。一言一行,语言语气是否得体,都有一个叫“社会”和“公众”的无形力量在自己评估和打分。贾某,你是领导,但首先你也是个公民,自觉接受检查,与人方便,于己也方便。尊重是互相的。只有时时刻刻语言得体,文明礼貌,谁也不会为难。
好干部要做到“行为讲的通”。言行合一,在外讲的就是合规合法,我们上有国家,有政策,方圆之内,都在条框之内,行为是准绳,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法律约束,交警队执法检查是常规,是例行公事,无论是谁,都不能不遵守,更不能意气用事。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更要以身作则,身当表率,为一般干部和群众做表率,树起政府公信和良好形象的大旗、标杆。
好干部要做到思想“道德行的通”。为官者,先为人。为人者,识大体,明理数。我们处理各种事情一定是以德服人,讲道理,识大体。党和国家政策更不允许干部以权压人,在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在加强政府形象的塑造,对树立政府公职人员权威和公信力、影响力都有响应出台的政策、法规。切不可知法犯法。
作为基层干部,自觉做到三行,为人为己,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不给国家添乱,不给舆论添堵,你能做到。
作者:刘波(榆林市绥德县白家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