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07 16:07 在榆林网 陈娅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解决好农民问题,让农民有获得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引进人才和产业,乡村就不再是乡村,失去了本质,应该让农民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让内行的人做内行的事。要加大对在本地生产生活的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现代职业农民,要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向农民讲解农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知识,培养出一批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技术农民,充分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解决好农业问题,让农民有幸福感。“富民者,以农桑为本。”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不管什么产业,都要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虽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速较快,但发展功能单一、同质同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因此,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充分依托当地区位条件、气候特点、资源禀赋等优势,坚持整体联动,加大统筹力度,集中精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可持续的产业,看准一个做成一个,切实发挥好产业发展对农民致富的根本性作用,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解决好农村问题,让农民有安全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生活在城里的都市人,越发向往恬淡、舒适、静谧的乡村生活。但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规模效益,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软服务”,切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自然村活动场,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卫整治力度,提升村庄绿化美化率,推动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更好地留住人心,留住人才,留住产业。

作者:陈娅莉(清涧县石咀驿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