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 铸就致富之路
“中国大唐筑巢引凤,进行产业帮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家楼村老百姓基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澄城县副县长杜占利动情地说。
2018至2022年,三任驻村干部坚持在党支部带领下发展集体,和家楼村实现集体经济资产总额从0到400万元的“量变”,村子从镇上排名倒数,一跃成为全市集体经济示范村、文明村镇,整村实现“质变”。大唐帮扶干部,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实情,制定了产业帮扶五年计划。首先援建了红薯粉条加工厂,年产值30万斤,经过几年运营取得企业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又结合当地昼夜温差大,适宜果蔬生长的特点,援建11座温室大棚和2座春秋大棚,形成了樱桃和脆瓜类两个产业园,年产出高品质瓜果65吨。还配套建成了包装车间、标准化晾晒车间、电商服务平台等项目。形成了一个标准化包装晾晒基地、一所村级电商服务平台、三个产业园的“113”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核心、以品牌化包装及电商营销为手段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般农户和脱贫户均实现了有效增收。
中国大唐的帮扶模式,被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收录出版,并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
消费帮扶 铸就品牌创建
“我们的粉条纯手工制作,质量非常好,可是酒香还怕巷子深,现在有了大唐的消费帮扶和推广,我们再也不怕这么好的粉条卖不出去了”。和家楼村粉条厂负责人彭三丽感激的说。
帮扶干部结合渭北居民饮食习惯和土壤种植条件,投资援建的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和特色瓜果产业,但是由于销售手段单一、品牌效应缺乏,该村集体经济农副产品销售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国大唐集团决定“扶上马再送一程”,每年拿出约100万元资金用于消费帮扶,并对大力推广宣传农副产品。作为乡村品牌,帮扶干部严把食品卫生关、质量关,注重品牌创建,先是会同村两委注册“沟窝窝”农副产品商标,并积极对接政府食药监部门,取得各类生产许可和经营销售资格,联系当地知名电商平台和线下超市进行推广销售。尤其2021年在得知十四运组委会征集农副产品特许商品时,第一时间克服困难积极对接, 最终集体经济“沟窝窝”牌农副产品取得十四运特许商品授权。随着关注度上升,和家楼村农副产品销量猛增,订单供不应求,和家楼集体经济成为当地“明星”产业。
驻村帮扶以来,中国大唐集团在物资采购平台开通了贫困村农产品销售专区,开展“兴农周”直播带货,动员中国大唐近10万员工消费帮扶。近年来和家楼村累计消费帮扶金额超过300万元,用实际行动打通了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