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做大“羊产业” 奏响“新牧歌”
在横山区,有关羊子的“元素”随处可见。遍布大街的羊肉馆、形态各异的羊雕塑、丰富多样的羊产品……在这个因羊而兴、因羊而富的地方,羊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走进横山区城关街道马家梁村,羊文化展览馆、羊文化广场与一排排别墅映入眼帘。而在村里的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园内,万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料加工区、羊子交易市场、有机肥厂一应俱全。
采访团一行采访横山区羊文化展览馆。
时值中午,一股诱人的香味从远处飘来。寻味而至,才发现原来是榆林市铁锅炖羊肉非遗传承人王国忠正支着一口大锅,拿着一把长长的马勺在锅里来回搅动,一块块炖得软烂的羊肉瞬间肉香四溢。
“羊肉讲究小火慢炖,这样炖出来的肉肥而不腻,汤清香鲜美。”王国忠端着一碗肉介绍道,横山羊肉品质好,再用红葱、姜片、花椒、辣椒等6种配料一炖,味道就更美了。
羊产业是横山区的首位富民产业,也是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而马家梁村则是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全面铺开,马家梁村的羊产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气象。
一座标准化的养殖圈舍、存栏120只、年收入21万元,这是马家梁村养殖户马增瑞去年养羊的收成。在横山区,像他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
55岁的马增瑞养了20多年羊,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离不开区上对羊子产业的大力扶持。“开始不懂技术,销路也没有打开,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建了产业园,这些问题都不用操心了。”说起这些,马增瑞满脸带笑。
做大羊产业,延长产业链,让更多群众“发羊财”。近年来,横山区把羊产业作为一项长效产业,打通饲草、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建立羊产业全产业链,通过“互联网+横山羊”等模式,不断擦亮“横山羊肉”、“横山白绒山羊”公用品牌。
“截至去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达280.2万只,实现产值14.6亿元,建成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75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万只以上的养羊大镇6个。”横山区羊产业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环称,如今的横山区,沟坡植被丰茂,标准圈舍羊子成群,尝到甜头的养殖户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