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巩固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3.07.28 10:46 榆林日报

近年来,清涧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坚决做到严守“一个底线”、突出“两个关键”、抓牢“三个重点”、强化“四个保障”,全力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突出关键,确保乡村振兴“接得好”

“我到这里来上班,工作时间灵活,也不耽误回家给孩子做饭,挣点零花钱很方便。”7月14日,清涧县宽州镇葛家岔村脱贫户师贺贺笑着说。师贺贺在该县人社局的就业帮扶与技能培训下,经过短时期的学习实践,已经熟练掌握睫毛制作与垒球缝制技术,在“就业帮扶基地”——清涧县拓小玲商贸有限公司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家管护两个蔬菜大棚,分别种植西红柿和黄瓜,一年能收入8万多元。”7月14日,65岁的清涧县宽州镇下七里湾村脱贫户贺竹莲一边采收西红柿一边笑嘻嘻地说。贺竹莲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方寸田”修建大棚发展种植产业,乘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东风”与清涧县蔬菜开发服务中心的免费技术指导,她家的庭院经济经营得有模有样。

近年来,清涧县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专班化推进、网格化监测、信息化联动,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风险可控”,累计纳入监测对象767户1841人,消除风险417户997人。2022年,清涧县全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3083元,同比增长15.8%。2022年整合资金2.1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85个。发挥信贷资金扶持作用,新增脱贫人口小额贷款334笔1514.84万元。积极开展消费帮扶,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1.47亿元。此外,该县通过劳务输出、企业吸纳、就业培训、公益岗安置等举措,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落实交通补助110万元,培育脱贫致富带头人387名,开发公益性岗位1433个。

抓牢重点,确保巩固衔接“落得实”

“以前我们村的旱厕比较脏,环境很不好,通过政府改造后,现在的厕所既干净又美观,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看着自家略显“豪华”的卫生间,清涧县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李家沟村村民惠建峰说。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农村改厕项目有效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近年来,清涧县成功改建1.3万余座“小厕所”,像惠建峰这样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带来的“红利”的农户在清涧县还有很多。

2021年,清涧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93亿元、实施项目282个,2022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175亿元、实施项目300个。该县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要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面貌提升等“组合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清涧县农村生活用电入户率、宽带网络覆盖率、脱贫户有线电视接入率均达到100%。同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走访农户8078户,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7件,调解纠纷87件,调成率100%。

强化保障,确保致贫风险“防得准”

“孩子先天智力和身体残疾,从小自闭不说话,特别怕见陌生人。多亏了李老师,打开了孩子紧锁的心门。”清涧县折家坪镇庵上村陈永忠老人激动地说。在庵上村陈永忠家院落里,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心小学教师李彦龙正在给残疾儿童上课。孩子的外公陈永忠看到孩子许久未露的笑容,忍不住抹了抹眼泪。

“近年来,学校对残疾儿童持续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让他们在家中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共享教育资源。”清涧县折家坪镇中心小学校长韩文斌说。

“是党和政府让我搬进了新楼房,住上了温暖宽敞的大房子。”谈起从农村“小窑洞”到县城“大楼房”,清涧县幸福嘉苑社区移民搬迁户惠彩轰笑得合不拢嘴。“我现在不仅享受残疾人补贴,而且年年看病买药都有医疗报销,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惠彩轰说。

像陈永忠、惠彩轰的有效帮扶都是清涧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之一。目前,清涧县22所中小学、幼儿园国家资助政策全面兑现到位,资助学生1799名,全县脱贫户、监测户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对符合资助条件的17145人次进行参保资助,资助金额469万元。2022年脱贫人口住院报销5817人次4190万元,医疗救助2945人次(含门诊)515万元。(通讯员 贺波 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