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网讯:鱼河镇位于榆林城南31公里处,古称鱼河堡,是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242国道与204省道在此汇合,榆绥高速、西包铁路贯穿全境,是南去绥米,西去定靖的重要交通枢纽,早年就有“旱码头”、“三岔口”之称。境内有无定河、榆溪河交汇,土地肥沃、美丽富饶,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肩负人民的重托,带着人民的期盼。近年来,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镇党委的领导下,鱼河镇人大创新提出了“三五”工作法,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网格”、“选民议政议事日”、“民生保障双向监督”三项机制,号召人大代表争做“党和国家方针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建言献策全镇经济民生发展的议事员、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增收致富的模范员、联系选民包抓区域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镇村民主决策项目管理的监督员”的“五员”要素保障,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在把牢正确方向中永葆人大本色。镇人大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执行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指示和要求,自觉做到镇党委工作要求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镇人大主席团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及时对完善基础设施、更新集镇风貌、完善集镇功能等重点项目做出决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及时任免有关人员。主动牵头负责环保督查、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拥护镇党委决策。
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担当。镇人大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全镇“11466”工作思路,寓监督于支持之中,主动作为,奋勇担当,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产业发展,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调研视察、考察学习、座谈研讨等,建议镇政府在全镇发展富硒水稻、设施果蔬、经济林果产业,主动融入全区南部山区“三鱼路—242国道”生态旅游圈和田园综合体大格局,为镇党委发展“三带两线”经济提供决策依据。
紧盯人居环境整治,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调研,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树两改三加强四提升”工作思路,探索出社会化服务、标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无害化处理的人居环境“四化”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棚园区环境卫生整治评比,激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热情。助推“庭院经济”发展,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硬化道路、美化墙体、改造旱厕,完善配套凉亭、长廊、步道及儿童游乐设施,打造出美丽乡村好景观。
关注作风建设。每年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评议,进一步促进基层站所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坚持优化服务保障,在促进依法履职中凝集人大力量。镇人大始终重视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真正问需于民,问效于民。通过专题讲座、业务辅导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的对辖区内人大代表开展轮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按照“八有”标准,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3个,62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开展活动,实现了代表联络站布局全覆盖,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鱼河镇人大将在上级人大、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人民的重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继续聚力构建富裕、美丽、文明、幸福的魅力鱼河谱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人大工作新篇章!(通讯员 张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