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马兴庄村千头牛养殖基地,一头头肥硕的牛儿正悠闲地吃着饲料、喝着水,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给夏日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趣味。
近年来,马兴庄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流转村民土地90多亩,依托“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绥德县兴牧源牧业有限公司,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和村集体收益两种方式分红,充分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马兴庄村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牛棚扩建至10个,青储棚2个,建起饲料加工棚1座、干草贮存棚2座、酒糟池2个、食品加工厂1个、办公楼2座,目前存栏西门塔尔品种的肉牛和母牛共1230头。
“一头西门塔尔品种的牛出栏时可长到1500斤以上,以深加工牛熟食出售,一头牛利润可达上万元。”马兴庄村党支部书记、养殖场主要负责人马腾飞说,今年养殖场与扬州市亚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00万元在村里建立食品加工厂,以股份制抱团的方式合作,非遗美食扬州卤牛肉、牛肚、牛排等系列熟食产品在扬州及周边有很好的市场。
产业发展好,群众收益多。该村采用“入股+包干分红+务工”模式,极大地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对于占用土地的村民,通过入股或包干分红的模式获利,其中入股村民15户,按效益分红;包干分红村民30多户,每亩17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租金收入20万元。养牛场运营期间,长期雇佣本村和周边村工人12人,年发放工资80多万元;养牛场临时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40余人,村民务工收入达120余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牛食用的玉米和秸秆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周边村及其他乡镇收购,养牛场产生的粪便免费提供给村民,用于果蔬及庄稼地的有机肥料,实现环保养殖、绿色种植等高效循环发展。
此外,为有效利用本村剩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劳作就有收入,2023年,该村创新实施“借牛还犊”政策,鼓励村民将养殖场的母牛借回家饲养,待母牛产下牛犊,养大后还给养殖场,其间由养殖场免费提供饲料与养殖技术,母牛便转归村民个人所有。
“下一步,争取养殖规模扩大至2000头,在本地建一个肉牛屠宰场,依托‘从牛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增加牛肉的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马腾飞说。
通讯员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