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位于绥德县石家湾镇沙滩坪村的折明明家,屋里的木架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手工艺品,折明明坐在轮椅上,娴熟地穿起一颗颗彩色的珠子,再压紧压实,抽纸盒、笔筒等工艺品在指尖一步步成型。
“虽然我身体残疾,但还有双手可以干活,我心中始终有一双有力的翅膀,助推我走出贫困,也让我能享受奋斗与助人的快乐。”这是今年29岁的折明明的心里话。4月9日,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揭晓,折明明当选自强励志“陕西好人”。
4岁时,一场车祸导致折明明高位截瘫,失去了站立行走的能力。再加上父亲早逝,母亲身患重病,个人的不幸与家庭的悲苦,让折明明的童年黯然失色。
“村里的小学离家很近,却成了我遥不可及的梦想。母亲会在生活之余给我教一些常见的简单汉字,我也通过看电视学到不少,现在大多字都认识,也学会了使用电脑。”折明明说。
2015年,折明明在村委会评议中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他努力寻找着靠双手赚钱的生存门路。凭借着聪明好学、心灵手巧的优点,折明明开始尝试编织手工艺品。之后,他通过网上查阅视频资料学习编织技艺,制作出挎包、笔筒等20多种精致、美观的手工艺品,累计销售2000多件,创收7万余元。
“当通过微信朋友圈以30元的价格卖出第一件手工艺品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折明明坦言。 30元,对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他而言,意义非凡,这也是他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钱。
2018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刘新国的鼓励与帮助下,折明明成立了绥德县晨星民间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为村里的农闲妇女、残疾人教授编织技术,带动村民及周边残疾人近30人脱贫致富。同时,他还加入到公益助残直播带货的行列,与当地部分特产公司合作,创立了“折明明陕北特产大礼包”,并获得“榆林好产品”称号。
大家的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让折明明的生命犹如枯木逢春,生活一天天变得美好,他也渐渐变得阳光、自信。 2018年9月,折明明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
随着折明明的童年经历与励志故事传开,他先后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全省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等活动,分享了自己身残志坚、奋力脱贫的故事,激励广大群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他本人被授予“陕西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折明明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24年6月,以折明明为原型的电影《印痕》在全国院线上映,折明明跟剧组到西安、北京等地宣传影片,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自己奋斗的故事。他的手工艺品也在宣传中被抢购一空。
如今,折明明在编织手工艺品之余,开始自学无人机操作和短视频拍摄剪辑技术,用视频记录绥德人文地理、讲述乡村故事。“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无人机可以。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更懂得感恩,虽然不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但我将继续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并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折明明说。
通讯员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