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网讯:“您好,我们是社区警务室的民警,来采集一下信息,耽误您几分钟时间。”5月7日清晨,张家畔派出所统万路社区民警张昕来到辖区内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每到一户,张昕礼貌且热情地说明来意。在了解情况后,群众都积极配合进行登记。就这样,张昕带着辅警和网格员一家一户走访,将信息仔细登记在册,回到警务室后,再将信息输入管理平台。
连日来,靖边县公安局以“信息采集大会战”为依托,用“脚板+科技”绘好辖区“平安图”,深化“民警+网格”的警务模式给出矛盾“最优解”,通过“婆婆嘴+唠嗑”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念好辖区“安全经”,最大限度激活社区网格“神经末梢”作用,当好群众“贴心人”,助力基层警务运行更高效、便民服务更优质、群众生活更平安。
“脚板+科技”绘就辖区“平安图”
自“信息采集大会战”工作开展以来,靖边县公安局以落实主防责任为重点,民辅警秉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深入社区、村庄、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地毯式”走访。
一方面,仔细核对居民身份、户籍、居住等基础信息,对变更信息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鲜活性;另一方面,全面采集实有房屋、单位、流动人口等信息,完善“一标三实”数据库。针对白天群众外出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时间,采用错时制上门走访,提高采集效率。截至目前,靖边县公安局累计走访5867户,更新实有人口16410人。
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绘制成辖区平面图,并录入“一标三实”数据库,是社区民警日常工作之一。工整的线条,有序的色块,详细的标注……在西郊派出所民生路警务室民警手绘的辖区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每一户房主的名字,沿街门市商铺名称也被罗列其中。这一张张“平安地图”加上鲜活的“一标三实”数据库,让社区民警真正成为了“活地图”,切实做到“以房管人”,进一步完善了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数据信息,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年初,民警在秧歌执勤现场发现一名与家长走散的男童。由于男童无法清晰说出家庭住址,民警便根据男童提供的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通过“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查询到其家长的联系方式。在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后,民警驱车将男童安全送回家中。
“民警+网格” 给出矛盾“最优解”
群众生活中的琐事,看似平常琐碎,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候不仅影响个人家庭的和谐安宁,还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
连日来,民辅警充分发挥“铁脚板”精神,手持“民情记录本”走进社区网格,每到一户,都详细询问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民警与群众同坐一张凳,让群众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倾听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同群众拉家常、讲政策、听意见、做解释,有效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并认真记录在册,形成工作台账,确保群众诉求有着落、有回音。
3月初,张家畔派出所统万路警务室民警在信息采集工作中发现,某单位小区居民与某单位因在二者共属公共区域内停车发生纠纷。了解情况后,由民警、网格员、司法调解员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精准把握该起矛盾纠纷的重点,主动靠前调解,最终成功化解该起矛盾,让双方共享“睦邻通道”。
以“信息采集大会战”为契机,靖边县公安局不断将警务资源向网格聚焦,建立了“网格有呼,民警有应”的双向响应工作机制。工作中,靖边县公安局积极整合资源,推进社区网格与社区警务的深度融合共建,及时掌握并处置矛盾纠纷,为辖区的和谐稳定加上了“双保险”,给出矛盾纠纷化解“最优解”。据统计,行动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0起,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8.7%。
“婆婆嘴+唠嗑”念好辖区“安全经”
“家里的灭火器,要记得看有效期,过期了就得及时更换。”
“窗户这样封闭可不行,有安全隐患。”
“现在,电信网络诈骗骗术不断翻新,但您只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就能避免上当。”
……
每次入户采集信息,西郊派出所宇文路警务室民警孙瑞都要跟居民聊聊天,介绍各类安全防范知识,反复叮嘱大家牢记。他笑容亲切,话语真诚实在,很快就和居民熟悉起来。大家看到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眼下电信网络诈骗频发,民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以增强社区群众防骗意识。针对老年人群体,民警重点介绍保健品诈骗、养生类诈骗等常见手法,提醒他们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推销;针对年轻人群体,民警重点揭露网络贷款、兼职刷单等诈骗陷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