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婷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国之大者”。
截至2024年末,榆林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49%。与此同时,随着“二孩”“三孩”家庭增多,婴幼儿照护需求快速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全市养老、医疗、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持续增大。
近年来,榆林市在养老、托育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相关服务规范和发展,但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补齐。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聚焦“一老一小”生活保障,着力完善关爱服务网络,提升关爱服务能力。聚焦健全关爱台账,以村街(社区)为单位,对“一老一小”群体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关爱对象台账,并实施动态调整,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强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高质高效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中心)、“儿童之家”建设,将之打造成老人的“幸福之家”、孩子的“快乐驿站”;加大对“一老一小”关爱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浓厚社会氛围,让“学先进、做模范”、争当尊老爱幼楷模成为新风尚。
关照老人、孩子是一个长期工程,总会有新课题不断出现。持续完善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开展银龄安康行动,免费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鼓励企业设立内部托育园……2025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新要求,体现了我市在民生领域的持续发力。我们应把短期、中期和长远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真正做到让老人无忧、小孩有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