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稻钵苗摆栽集成技术在榆阳区成功应用,不仅为全区水稻种植带来了全新的育秧模式,更标志着榆阳水稻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初夏时节,在榆林市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稻育秧基地,15600平方米的嫩绿秧苗在智能温控大棚内茁壮成长。一排排长势良好、根系健壮、叶片青秀挺立的钵体秧苗整齐排列,每株秧苗的根系都紧紧包裹着细碎的营养土,一排排水稻钵体秧苗如同整装待发的“绿色军团”,即将奔赴毛乌素沙地的盐碱稻田,开启新的生长征程。
查看钵体秧苗生长情况。 通讯员雷元元摄
在鱼河镇的水稻田,新引进了钵苗摆栽集成技术,该技术不仅让秧苗插得更均匀、间距更科学,还能避免秧苗根系的损害,在插秧的同时肥料直达根系,为后续田间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传统育秧不同,被誉为“水稻种植革命”的钵体育秧技术,采用精准对穴播种,能够培育出素质好、返青快、抗逆性强的秧苗,尤其适合北方寒地稻区和盐碱地环境。
“过去用育苗毯育苗,育好后插到田间去,根部受到严重损害,水稻秧苗会有15天到20天的缓苗期。钵式育苗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缓苗期,根系插到田间以后马上就会返青,迅速建立冠层结构,进行光合作用。”榆阳区特邀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博士、三级研究员张忠旭说。
运载钵体秧苗。 记者王疆瑜摄
目前,榆阳区以绿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为龙头,联动8个标准化育秧点,构建起覆盖主产区的良种繁育网络。今年,榆阳区将在鱼河镇、鱼河峁镇、上盐湾镇、镇川镇推广实施水稻钵苗技术。
引进水稻钵苗摆栽集成技术以来,榆阳区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试验示范,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与政策支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户直观感受新技术的优势。在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秧田选择、营养土配制、播种到秧田管理,为农户提供全程指导,确保技术精准落地。
“2025年,榆阳区旱育水稻钵苗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培育出的秧苗非常敦实,这样的技术属于国内先进技术。”张忠旭说。(记者 庞亚飞 通讯员 李焕梅 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