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多“交心”

2025.05.15 14:07 在榆林网 贺梦梦

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而是“共饮一江水”的同行者。现实中,少数干部把群众工作当成“填表格”“报数据”,把“交心”变成了“走过场”。新时代的党群关系,需要党员干部真正放下身段、敞开心扉,把“交心”变成一种双向奔赴的行动自觉。

‌交心不是“听汇报”,而要“听牢骚”。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等意见”,把群众上门办事当成“听汇报”,这种单向沟通换不来真心。真正的交心,需要走到街头巷尾听“刺耳话”:菜市场里问菜价涨跌,棋牌桌旁聊养老难题,工地门口看欠薪纠纷。群众的牢骚里藏着真问题,吐槽声中有真需求。当干部能听懂广场舞大妈和备考学生的“噪音之争”,能看透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背后的“楼层博弈”,才算摸到了基层治理的脉搏。

‌交心不能“打官腔”,得用“家常话”。政策文件上的专业术语,到了群众家门口就得“翻译”成大白话。解释医保政策时,用“住院押金能少交”代替“优化支付流程”;劝说疫苗接种时,说“打了针能安心接孙子”比强调“建立免疫屏障”更管用。在陕南山区,驻村干部用“坡地种核桃,平地种草药,养鸡还能拿补贴”三句话讲清产业政策,村民当场就拍了板。群众听得懂的交流,才是真正有效的交心。

‌交心不是“独角戏”,需奏“交响乐”。有的干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变成了“我觉得你需要”,结果好事办砸、民心办凉。真正的交心要让群众当“主角”:改造小区前先开“吐槽大会”,定帮扶政策时请困难户“点单”,乡村振兴项目让村民投票选方向。当干部从“指挥员”变成“协调员”,群众才会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

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心”,本质上是用真诚换真心、以实干赢信任的过程。它不靠会议文件堆砌,而在田间地头的泥土里;不需豪言壮语包装,藏于帮老人扛米上楼的汗水中。当干部能对着群众掏心窝子说话,群众自然愿意和你齐心干事——这样的“双向奔赴”,才是新时代党群关系的真谛。毕竟,人心通了,万难可破;心气顺了,万事能成。

作者:贺梦梦(榆林市横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