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支饱蘸“严”与“实”的巨笔,在新时代党的建设蓝图上挥毫落墨。从改进调研的“轻车简从”到精简会议的“删繁就简”,从纠治“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这一制度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切中作风之弊,更以系统思维构建起干部队伍建设的“四梁八柱”,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引领力。
中央八项规定是“徙木立信”之举,让作风建设成为“看得见的正义”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中央八项规定从调研座谈、会议活动等“关键小事”破题,释放出“管党治党动真格”的强烈信号。一场场“不摆鲜花、不铺红毯”的调研,打破了“层层陪同、隔窗看景”的形式主义桎梏;一场场“直击痛点、限时发言”的会议,撕下了“穿靴戴帽、空泛表态”的官僚主义伪装。这种“徙木立信”的示范效应,让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严”的主基调,更让“作风建设无小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当“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干部队伍在真管真严中重塑公信力,为干事创业筑牢“作风之基”。
中央八项规定是“固本培元”之策,把宗旨意识刻进“思想深处”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看似聚焦“行为规范”,实则直指“思想根子”——要求干部“接地气”,就要破除“官本位”;禁止“搞特权”,就要树牢“公仆心”。从脱贫攻坚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驻村干部,到疫情防控前沿“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身影,八项规定精神正转化为干部的行动自觉。常态化的党性教育、沉浸式的基层锻炼,如同“固本培元”的营养液,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干部的思想底色。当“政绩写在群众笑脸上”取代“成绩躺在文件里”,干部队伍的信仰之基便在宗旨意识的滋养中愈发坚实。
中央八项规定是“激浊扬清”之剑,让政治生态焕发“绿水青山”
政治生态污浊,必然滋生歪风邪气;政治生态清明,才能涵养新风正气。中央八项规定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对享乐主义“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穷追猛打”: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拆掉了权钱交易的“遮羞布”;清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关停了脱离实际的“花架子”。某基层单位曾因“文山会海”陷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通过精文简会,干部从“填表迎检”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向民生实事,干群关系由此回暖。这种“激浊扬清”的治理效能,如同疏浚河道般清除政治生态中的“淤泥杂质”,让“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成为常态,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海晏河清”的良好环境。
八项规定,短短六条,却管根本、管长远。它是“徙木立信”的政治宣示,是“固本培元”的思想洗礼,是“激浊扬清”的生态重塑。站在新征程上,唯有把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才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队伍,让党的事业在优良作风的护航下,如巍巍巨轮般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正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交出的最生动答卷,也是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最坚实保障。
作者:蒋瑞峰(米脂县银州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