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为民务实清廉”书写新时代答卷

2025.07.08 11:48 在榆林网 李嫣瑶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在于践行“为民、务实、清廉”六字箴言。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任、巩固执政根基的根本保障。

一、为民:作风建设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风建设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现实中,一些地方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问题,个别干部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对此,必须坚决整治,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比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一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因户施策,最终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正是作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

实践要求: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痛点;

-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坚决纠治漠视群众利益的“衙门作风”,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百姓。

二、务实:作风建设的关键抓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风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以实干赢得民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作风建设的大敌,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现实中,有的地方搞“痕迹管理”,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有的政策“一刀切”,脱离实际,群众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作风建设加以破解。例如,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让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到“一次办成”,赢得广泛赞誉。

实践要求: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保政策符合实际、贴近民心;

- 减少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

-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以实际成效而非“材料厚度”论英雄。

三、清廉:作风建设的底线保障

“公生明,廉生威。”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作风建设的底线要求。腐败问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近年来,从“打虎”“拍蝇”到“猎狐”,党中央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周永康、孙政才等“大老虎”落马,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得到整治。同时,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强化巡视巡察,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实践要求:

- 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

- 强化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堵住权力寻租空间;

- 推动“亲清”政商关系建设,防止利益输送损害公平正义。

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以实干担当推动发展。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成为作风建设的践行者,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让党的旗帜始终在人民心中高高飘扬。

作者:李嫣瑶(吴堡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