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公安“藏蓝”身影里的温情叙事:那些被守护的瞬间

2025.07.09 18:04 在榆林网 郭世霞

在榆林网讯:(通讯员 郭世霞)跳水救人、深夜寻证、上门服务……这些藏在执法记录仪里的动态故事,拼凑出靖边公安的民生刻度:千钧一发、半小时、马上、立即……他们用“秒级响应”的速度与“热辣滚烫”的温度,在市井烟火中筑起流动的安全屏障。正如街头警务工作站墙上的标语:“群众的每件小事,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从绝望到重生!千钧一发之际,民警跳水救人

6月27日19时许,东郊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一男子欲在杨家湾水库轻生。警情就是命令,东郊派出所民警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

民警赶到水库时,只见该男子已在湖中,湖水已及腰身,面对民警的劝说,该男子毫无反应,继续往深水区挪动。千钧一发之际,辅警石硕与刘宇毫不犹豫跳入湖中,奋力向其游去,在其即将没入水中的瞬间,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并将其稳稳托起,防止呛水发生意外。随后,将人拉回岸边。上岸后,该青年瘫坐在地,掩面痛哭。

靖边公安“藏蓝”身影里的温情叙事:那些被守护的瞬间

原来,该男子在工作中因学历受限屡屡碰壁,内心的压抑与痛苦逐渐累积,最终产生轻生念头。

回到派出所后,民警对该男子开展心理疏导,耐心倾听他的烦恼,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在民警的关怀下,男子情绪逐渐平稳,眼中重燃希望。事后,男子将写有“救我水深火热,让我迷途知返”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感谢民警救命之恩。

民警的奋不顾身,让群众感受到,警察的身影,就是夏日里的安全感。

从找寻到守护!红蓝闪烁灯照亮回家的路

7月6日19时许,东郊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求助,称其爷爷与当日上午九点左右独自离家后,始终未回。据家属描述老人已年逾八旬,且患有阿兹海默症。家属发现老人走失后曾第一时间在周边区域寻找,却始终未发现老人踪迹,只好向民警求助。

接警后,民警详细询问了老人的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以及可能行走路线等信息,立即组织警力分头展开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找寻,民警终于在林家湾高架桥附近发现了老人的身影。

靖边公安“藏蓝”身影里的温情叙事:那些被守护的瞬间

那一刻,那句“有警察在就不慌”成了深夜街头最安心的注脚。

所幸,老人除了有些虚弱外,身体并无大碍。随后,民警将老人带回派出所,直到家属赶到将老人接走。

在这次深夜寻亲的背后,是公安网大数据与民生服务的精准对接。当群众需要时,靖边公安永远是那道最先抵达的光——既守护平安,更传递希望。

从试试到惊喜!“马上到”警官掏心窝子办好事

“你好,警察同志,我的户口簿可能拉到你们那儿了……我急用!”抱着试试的心态,刘先生拨通了户籍民警的电话。

“您别急,我马上去找!”

6月27日晚22时,张家畔派出所户籍辅警黄珂接到刘先生的电话求助。原来,刘先生当晚准备驱车赶往西安办理购房合同签证等业务,临出发前才发现户口簿遗失。心急如焚的他,找遍了所有可能遗落的地方,却仍一无所获。于是,他决定到派出所碰碰运气,因为白天他刚在派出所办理过身份证业务。

挂断电话后,黄珂一刻也没有耽误,匆匆赶到了所里。打印机下方、抽屉夹层、文件柜缝隙……她仔细翻找每一个可疑的角落。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终于在复印机旁的夹缝中找到了户口簿。

一周后,刘先生拿着“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民警手中,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靖边公安“藏蓝”身影里的温情叙事:那些被守护的瞬间

把“群众事无小事”刻在心里,靖边公安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守护有“速度”,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温度”。

从窗口到炕头!身份证里刻着警民情

6月17日,西郊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辖区群众王某的母亲身份证不慎遗失,在办理医疗报销等事务时,遇到了诸多不便。因身体瘫痪、行动不便,难以亲自前往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身份证业务。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出所民警立即携带相关设备前往老人家中,为其补办身份证。

在拍摄照片过程中,民警们耐心细致地帮助苏某某,整理衣物、调整坐姿。

“1、2、3,看镜头!”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响起,民警成功为老人拍摄了合格的身份证照片,并表示办好后会第一时间将证件送至其手中。

靖边公安“藏蓝”身影里的温情叙事:那些被守护的瞬间

“多亏了你们上门办证,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谢谢你们!”群众王某握着民警的手,一遍遍地对民警表达谢意。

民警“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窗口“向前移”,服务“零距离”。上门办证是民警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却是方便群众的一件“大事”。靖边公安公安用“温度和速度”,让群众体验到便民服务带来的幸福感。

从街头巷尾到群众热炕头,从烈日下的奔波到深夜里的守护,靖边公安用一次次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让“警察蓝”成为群众心中最安心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