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公安:“微警务”迈出基层治理“靠前一步”

2025.07.12 22:11 在榆林网 郭世霞

在榆林网讯:庄稼地里,民警带头促膝而坐,村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从家长里短聊到平安建设——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靖边公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常态”。

近年来,靖边公安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党建+田间地头”“党建+提包”“党建+一杯茶”等工作法,用“唠家常”的方式倾听民意、解决难题,将“大民生”融入“微服务”,真正让基层治理从“公安主导”转向“群众参与”,从“单向管理”升级为“双向奔赴”。

“庄稼地里”唠出真民意

“从前座谈会总在派出所办公室,如今党员民警走进田间地头,大家促膝而坐,敞开了聊,就像邻里唠家常。”龙洲镇龙二村的张叔对“庄稼地里议事会”连连称赞。

靖边公安:“微警务”迈出基层治理“靠前一步”

靖边公安创新推广“田间地头议事会”模式,组织社区(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与居民坐在一起,围绕反诈宣传、停车位规划、便民服务等民生热点,面对面唠需求、想点子,让解决方案“沾泥土、带露珠”。截至目前,靖边公安各党支部召开大小“田间地头议事会”52场,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5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0余起。

“提包”里的社区治理真经

夏日夕阳西下后的城市运动公园广场上,孩童嬉戏玩闹,大妈们扭动着轻盈的舞步,中年男士听着音乐慢步在跑道上……这份岁月静好的背后,有西郊派出所“提包警务”的一份功劳。

群众需要的不仅是派出所里的警察,更需要身边的守护者。为了更好地守护群众,西郊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创新推出“提包警务”工作模式,让民警真正沉到一线,融入群众。每一个特制提包就是一个小小的移动警务站,将证件办理、送证上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提包,让小提包成为群众身边的服务点。

靖边公安:“微警务”迈出基层治理“靠前一步”

“大妈,您的二代身份证办理好了,您收好,耽误不了医疗报销!”西郊派出所辖区居民刘大妈握着民警的手,眼里流露出感激和放心。

“小双,儿子儿媳现在关系挺好的,再没拌过嘴。”前不久,辖区一对小夫妻因琐事争吵不休,甚至扬言离婚。心急的父母向社区民警求助。民警几次上门劝说,夫妻俩终于和好如初。

“大叔,陌生链接不能点,守好你的钱袋子!”

……

行走的警务包,为民服务的百宝箱。“提包警务”不仅让平安看得见摸得着,也无形中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3年来,这支“提包”队伍公走访群众14326户,化解矛盾纠纷627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63件,实现辖区刑事、治安、社区可防性案件持续下降的治理成效,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茶杯警务”藏着和谐密码

“先坐下,喝杯茶吧!”在调解室里,四溢的茶香、温暖的话语,很快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情绪稳定下来。

6月24日,秦某和杨某因装修房屋一事吵得不可开交,来到东郊派出所“景茶”调解室找民警评理。民警以茶为媒,通过品茶论事、借茶解纷、以茶连心,很快“说和”了这起矛盾纠纷。

靖边公安:“微警务”迈出基层治理“靠前一步”

“喝暖心茶,唠交心话,解烦心事,架连心桥!”秉持着这样的初衷,2024年6月东郊派出所成立了群众信得过、有感情、有温度的“景茶调解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警务融进茶里,创新推出“茶杯警务”,并总结出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杯茶”调解工作法——组织矛盾双方一起品茶、说事、讲理。在拉近距离的同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景茶调解室”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9起,成功率达99.5%。

从田间地头到群众身边,再到温馨调解室,靖边公安创新工作法,真正将基层治理融入群众生活,让警民关系更加紧密,基层治理更加高效,为平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郭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