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奋斗

2025.07.12 22:25 在榆林网 李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奋斗者殷切嘱托,饱含着对青年一代的深情期待。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伟大复兴,而奋斗,正是这一征程中最澎湃的动力。无论是寒窗苦读的学子、赛场拼搏的健儿,还是锐意创新的企业家,他们都在用行动诠释:唯有奋斗,才能铸就辉煌。

晨光未至时,笔尖已在纸页上沙沙作响,那些日夜伏案的身影,凝成台灯下最动人的青春剪影。他们翻皱的教材、写尽的笔芯,是奋斗的年轮;他们熬过的长夜、拭去的汗水,正铺就通往理想的阶梯。每一次公式的推演,每一篇诗文的背诵,都在为梦想积蓄力量。当倒计时牌翻至终章,那些用坚持点燃的晨昏,终将在考场上绽放曙光,而奋斗者笔尖倾泻的星河,自会照亮人生的远征。

奋斗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一生的坚持。乒乓球名将马龙,从少时的“鞍山小马”到如今的“六边形战士”,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了奋斗的真谛。深夜里,体能训练结束后,他常独自留下学习、研究,一度把对方的绝活转化为自己的武器,甚至连原主人都愕然——马龙版的“模仿秀”总比原型更致命,正如教练所言:"马龙的勤奋,是他最可怕的天赋。”无论是“千年老二”的压制,还是伤病带来的低谷,他都未曾对命运低头。2021年东京奥运会,33岁的马龙在男单决赛中击败樊振东,成为奥运乒乓球史上首位男单卫冕冠军,并助中国队夺得团体金牌。领奖台上,他眼眶微红,那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荣光。马龙用行动证明:“奋斗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一生的坚持。”

奋斗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小米科技的崛起,是一部从零起步的科技传奇,更是中国企业的奋斗史诗。2010年创立之初,它以“为发烧而生”的极客精神,用高性价比产品打破行业垄断;2015年,遭遇市场危机时,团队背水一战,三年完成“新零售+生态链”战略转型;2020年,小米启动了“千亿研发计划”,集结工程师攻坚芯片、影像、超级快充等关键技术,成功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站稳了脚跟;2024年,小米SU7智能汽车横空出世,一经推出便反响热烈,大受欢迎。正是凭借“奋斗拼搏”的企业精神,让小米从一家仅有13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如今的科技巨头,生动诠释了持续奋斗才是科技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从学子挑灯夜读的笔尖,到健儿为国争光的赛场,再到企业家开拓创新的商海,无数奋斗者绘就了时代画卷。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我们既要看到成就,更须清醒应对风险挑战,让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姿态,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华章,用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李爱(榆林市吴堡县地方和史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