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州节镇建制与折家将

2020.05.14 10:00 榆林日报 折武彦 魏二保

文/折武彦 魏二保

建隆元年(960)正月,赵匡胤代周自立,国号为宋。为稳定局势,赵匡胤向后周所属各镇节度派出使节。府州折德扆立即认可了宋的统治,并于当年赵匡胤亲征抗命的李筠时,响应号召挥师河东,大破北汉沙谷砦。建隆二年(961),折德扆根据府州多年来与北汉的作战经验入朝向赵匡胤奏陈讨伐刘崇之策,赵匡胤有感折德扆的诚心效命,许其子孙世袭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奠定了府州折氏在北宋的世袭地位。

府州节镇建制与折家将

府州节镇建制并非由此伊始,早在五代后汉时期,府州第一次设置节镇。府州设置节镇的过往均因折家将无可取代的守边作用,折家将镇守边关,保一方平安,开创“中华第一将门”之先河,煌煌历史长达数百年。

唐末、五代、北宋这个历史阶段,折氏一代接一代连续十代镇守府州边关。由于朝廷对折氏信赖,折家将实力强大,行政建制不断攀升,由镇升县、升州、升节镇。进入北宋,中央政府还派驻麟府路军马司加强边境防卫工作。

府州在唐初为少数民族羁縻地,“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地方有其实,而中央无其名,后设镇隶属麟州所辖,910年升县,911年升州,由折从阮任刺史。

府州第一次升为节镇是五代后汉时期。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后汉以后,由于折从阮拥立有功,为充分发挥折氏的守边作用,提高行政建制以对付契丹。天福十二年(947)四月,升府州为节镇,加永安军额,授振武军节度使,府州团练使折从阮为永安军节度使,兼府州刺史。并析振武之胜州、沿河五镇以隶焉。即永安军节度使领府、胜二州,及沿河五镇。

乾祐三年(950)四月,罢府州永安军节度,由节镇降为团练使,与胜州一起属京州所辖(治太原府)。府州行政建制降格后,折从阮本人的头衔没有降,移镇郑州,任武胜军节度使,他的儿子折德扆任府州团练使。这次府州升为节镇建制,时隔三年后又降为州。

折从阮移镇,有人说,后汉意图采取这一措施削弱府州折氏势力。但从折从阮移镇来看,又体现着后汉对折家将的重用和信任。折从阮在任永安军节度使之前,即后晋开运元年,曾任府州团练使兼领振武军节度使。那时晋出帝与契丹关系恶化,契丹出兵征讨后晋,晋出帝石重贵自身难保。况振武军地盘又在契丹人手里,折从阮领授振武军节度使实际是一张“空头支票”。后来折从阮受晋出帝诏谕,进军契丹所占胜州,战功卓著,夺回了十八砦,地盘扩大了很多,但胜州仍是个荒凉之地。在后唐时,人口已大量迁入河东。府州刚刚从契丹处回归,距契丹欲迁移辽东的时间并不长。后汉刘知远收拾后晋残局,让折从阮领府州、胜州、缘河五镇,实际是看重折从阮的忠心和实力,因此让他抗击契丹保卫国土。

府州地处边疆,折从阮由一个战乱频发、贫穷小节镇移镇到有四个属州的大节镇郑州、又位居中原核心地区,所以此次移镇应该是被重用,折从阮移镇也是为其子折德扆的再上台阶铺路。

府谷第二次升为节镇是后周时期。显德元年(954)五月,升府州为永安军节度,领府、胜二州。显德四年(957)十月,北汉麟州来降,府州永安军节度领府、胜、麟等三州。后周世宗柴荣以本州防御使折从阮之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府谷第二次升为节镇,间隔时间为五年。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四月,移镇郑州的折从阮移镇滑州,八月移镇陕州。广顺二年(952)十一月移镇邠州,并奉诏讨伐野鸡族。广顺三年(953)初,折从阮奉命分兵屯延州。折从阮频繁移镇,频频被重用于平战乱,能够分兵屯延州,更是后周中央政府对于折从阮的高度信赖。据史料记载,时折从阮与折德扆“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

进入北宋时期,折德扆仍任永安军节度使。开宝二年五月,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太原,折御勋前来朝见,宋太祖心悦,遂升折御勋为永安军留后,开宝八年七月调其为泰宁军留后。北宋淳化五年,宋太宗又授折德扆儿子折御卿永安军节度使。宋仁宗明道二年,折惟忠卒,赠崇信军节度使。宋徽宗政和二年,赠折克行武安军节度使。

北宋始于陈桥兵变,所以宋太祖、宋太宗对武将权势的壮大寝食难安,他们采取大削藩镇措施,集权中央。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后,节度使成为虚衔,行使的职权与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相近。当王朝限制权利不设节度使时,朝廷觉得折家忠勇爱国、功勋卓著,授予折氏节钺(特殊)的权利。这是对折氏的特例,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虽不是实职,但折氏行使的权力没变,执行的是节度使的任务,俸禄等同于节度使。加之宋太祖封赏折氏世袭知府州,体现着折氏信赖,折氏何等荣耀!

唐、五代节度使位高权重,往往会做大变成独立王国。如五代后唐李克用初任河东节度使,后入主中原。后晋石敬瑭以河东节度使领兵作乱篡位,刘知远以河东节度使领兵收拾后晋残局,建立后汉等。折氏以保国卫家为己任,无意于称帝,但开创了“中华第一将门”之先河,难能可贵。

北宋折惟忠、折克行等人的节度使与五代折从阮、折德扆、折御卿的节度使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只是知州享节度使荣誉,后者是领几个州的藩镇大员,权力更大。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中央政府在府州设立麟府路军马司,加强守边力量。军马司多由中央派汉人担任主要将领与折氏将领协力强边。但对折氏采取单独的政策,折氏虽属蕃族,但也可担任重要职务。折氏家族折惟忠曾任麟府路都巡检使,折继闵曾任麟府路兵马钤辖,折可求曾任麟府路兵马都监。麟府路受并代路管辖,主要负责人称军马司,麟府路军马司建制延续至北宋末。

北宋不设藩镇,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藩镇势力强大,中央不好指挥调度的局面,但严重地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武装力量。北宋政府抗御外敌能力逐渐弱化,对强敌采取以金钱换和平。虽国内社会秩序稳定,生产力有所发展,但由于军事力量薄弱最终走向衰败、灭亡。

纵观府州设镇、建县、升州到建节镇的数百年历史,折氏不负“中华第一将门”盛名。从公元800年前后开始近三百年,折氏始祖折华曾任府谷镇将;折华后辈折宗本曾任府谷镇将提升至包括府谷镇在内的延州(延安)至胜州(和林格尔)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宗本儿子折嗣伦曾任府谷镇将提升到麟州刺史;折嗣伦儿子折从阮曾任府州团练使至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接父亲折从阮府州团练使、永安军节度使之职,至宋太祖明确折氏“尔后子孙世为知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折御勋、折御卿两兄弟接父亲折德扆班任永安军节度使。从折氏惟字辈后又连任五代十二任知州,一直到北宋灭亡。折家将镇守边关,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稳定发展,保一方平安,百姓安居乐业,“无负于宋者焉!”

北宋亡,折氏衰落,麟、府之地社会秩序混乱,民众无助。至元代、明初,这里人少地贫、土地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