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遇见高寒岭 品味高寒岭

2022.07.20 02:19 在榆林网 赵迪

作者:赵迪

提起高寒岭,近处的人皆知道是府谷的高点,也知道岭上有个“中华版图柏”,每到五月便有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高寒牡丹园”。

六年前的五月,约了几个好友第一次接触了高寒岭。翠绿的松柏蜿蜒的山路,凉凉的微风和淡淡的泥土味道。摇下车窗抓紧吸几口新鲜空气,走下车来零距离感受。站在高处望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朝微风张开双臂,将岭间景色揽入怀中,“天然氧吧”“绿色氧吧”,配它最相宜。由于“人生地不熟”,那天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并没有给“中华版图柏”拍张照片,也没有走进牡丹园,也未曾揭开“民俗博物院”的神秘面纱。

府谷县高寒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那年的六月,我和高寒岭结了缘,来到了“岭脚下”工作。随着光阴的脚步,高寒岭不再陌生,成了我的“熟岭”,尤其是那片绿、那朵云、那股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高寒岭那片盎然的绿让人心旷神怡。高寒岭原本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岭间沟壑纵横,松柏森然,冬夏常青,壮丽非常。这里有陕北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杜松林带,“将军松”等超过500年树龄的古树有50余株。这里也有陕北地区最大的油用紫斑牡丹示范基地,花开时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金,白的像雪。从高处望下去,俨然一道彩虹落在了岭上。这里又以高寒岭为核心新增了数万亩人工林,远观高寒岭,即是一片无尽的、绿色的岭。

2016年,高寒岭的绿得到了质的升华,梁衡先生“一棵古树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的理念使“人文森林”植入高寒岭,一棵古树从“神树”“公鸡树”“康熙柏”到“中华版图柏”,这棵树在梁衡的笔下才妙“树”生花,最终这株千年绿柏演绎成了高寒岭最核心的景点,甚至成为一个镇的“地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也成为当地最靓丽的“景色”、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底色”。

高寒岭那朵调皮的云让人心驰神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歌曲中唱到的除了“马儿跑”,在高寒岭上其他的全部实现。高寒岭上空的这朵云,永远都那样白、那样顽皮、那样可爱、那样有趣。一会儿飘到这,和民俗博物院里的历史物件打个招呼,和山岭的野猪、野兔、野鸡、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小鸟聊上几句;一会来到那,看看生态园里的林果、鱼塘、农家乐,望望“一人言笑,群谷有声”的古文化广场,赏一下木质栈道和书画展览馆,还想溜到几公里外的寨山石城遗址,了解龙山文化……

府谷县高寒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高寒岭那股源远的水让人留恋不舍。高寒岭与黄河有着割不断的关系,众人皆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府谷地处陕西北大门,素有黄河入陕第一县的美誉。而石马川作为县内主要的河流“四川”之一,它的源头即为高寒岭。相比较而言,高寒岭区域、石马川流域开发较迟,这股水显得更为纯洁清澈。

这股水是生命之水,宛如一道30余公里的“白布”铺展于黄河之畔,途径多个镇村,缓缓汇入黄河,承担着沿岸人畜饮水、防洪排涝、引水灌溉等重要任务,万余名群众直接受益。这股水是发展之水。“高寒岭更青、石马川更绿”不仅仅是口号,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沿河风貌正在形成。这股水更是相依之水,就像小学生春游放风筝,高寒岭是那孩童,石马川河是那纸鸢,纸鸢飞得再高再远,也不能脱离源头,山水相绕,川流不息,连绵不断,不离不弃,始终让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

六年飞逝,高寒岭不再陌生,但依然神秘,我走进了高寒岭,贴近了高寒岭,但不够深刻品味高寒岭;我看到了那片绿、那朵云、那股水,也感受了这里更淳朴的人、这里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我已融入这座岭、这群人、这里的生活。

六年飞逝,我离开了“岭脚下”,但那片绿、那朵云、那股水依然清晰记得,在脑海中反复呈现,愿意向往和继续品味这座岭,我想,内心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也不过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