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振国:陕北是个好地方

2023.03.24 13:25 榆林日报 单振国

作者:单振国

1948年3月23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十三,陕北。

整个冬天穿着她冰冷的铁甲铜铠,跨过古老的长城与万古奔流的黄河嚓嚓远去,经过严寒洗礼后的黄土高原显得更加苍劲、雄浑、辽阔。我们知道,再用不了多久,来自草长莺飞南国大地那潮润润的春风便会从四沟八岔间大股大股地涌来,带着春天的和煦温暖、叶绿花红,彻底把高原唤醒。

这时候,刚刚解冻的黄河沉寂得如同涌动着一河隔夜的、粘稠的黄米汤,悄无声息地向前涌动着、挣脱着,忽有大块大块浮冰在河水里起伏碰撞,发出一声沉闷湍急的声响,让凝滞着一片浩大冷寂的晋陕峡谷搏动了一下,显得更加磅礴浩荡、强大无比。有银白的冰块忽然被浪涛顶起,在高悬蓝天的太阳照耀下,哗啦反射出一道道急迫银亮的强光,直刺人们眼睛。

临近中午时分,风尘仆仆的毛主席一行随中央纵队来到了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园则塔古渡口的黄河岸边,今天他和党中央机关就要离开这块战斗了13年的陕北大地了。他身后紧跟着几十个老乡,使原本安静的黄河畔忽然灵醒起来,精神一抖,感觉到黑压压地攒动着,黄河、高原与人们一同显得神采奕奕、热气腾腾,到处都是一片亮汪汪的光芒……

时间真快,转眼间,即乾坤逆转。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接连失败后,无奈之下选择了重点进攻。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长期盘踞在西北的胡宗南集结了约23万兵力,开始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政治中心、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妄图把党中央和毛主席消灭在延安以北地区,或逼迫东渡黄河。当时,驻扎在延安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坚决留在陕北“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决策。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则沟村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央机关下一步行动方案。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工作;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会议后,跟随毛主席的中央前委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统称“中央直属队”,统归“直属队司令部”指挥,任命任弼时为司令、陆定一为政委、叶子龙为参谋长、汪东兴为副参谋长、廖志高为政治部主任。为了保密,毛主席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其寓意是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在安塞县王家湾,毛主席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在靖边县青阳岔一个破旧的小窑里,毛主席主持并讨论了中央前委机关组成问题……转战中,毛主席在陕北的沟沟峁峁、梁梁岔岔中,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中,他们途经安塞、靖边、榆林、佳县、米脂等12个县数百个村镇,住过38个地方,行程2000多里。可以说,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

后来,党史专家总结其重大意义是,毛主席和党中央依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陕北有利的地形,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胡宗南等部几十万军队,与其在陕北高原巧妙周旋,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而且只要抓住机会,就打一场胜仗,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军事力量,稳住了陕北局势,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安定了民心,鼓舞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与此同时,实行新式整军,给各解放区提供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全国各个解放区战场上捷报频传。华东野战军历时三个月的胶东保卫战,收复县城十余座。刘邓大军成功挺进大别山,将豫皖苏根据地和豫陕鄂根据地连成一片……1948年,西北野战军在宜川瓦子街战斗中,击毙了敌二十九军军长刘戡,“宜瓦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我军在西北战场上完全掌握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