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过我的小城

2024.04.22 09:18 榆林日报 宋红红

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上,有一道长长的秦晋大峡谷,在长长的秦晋大峡谷中,流淌着一条暖暖的黄河,在这段暖暖的黄河西岸,有着我小小的家乡——陕西吴堡,它紧紧地依偎在黄河边,成为按照村子数比例计算,“河岸线”最长的一个县城。

因为紧邻着黄河,这座小县城就成为一处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前,临的是黄河水浩浩汤汤;背,靠的是黄河岸边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厚厚的黄土地下,长年累月渗出甘甜清凉的山泉水,一点一滴的泉水又汇成一条条小溪。

有了水的滋养,黄河岸边的红枣格外香甜。这里的枣子叫黄河滩枣,因为温度适宜,水量充沛,沙地土壤又特别肥沃,所以枣肉特别厚实,枣味八分甜两分酸,口感独特。在吴堡境内尤以紧邻黄河的下山坢村的红枣最出名,秋天走在沿黄公路上,红彤彤的枣儿就是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了水的滋养,黄河岸边的吴堡青梨口味更是不一般。皮薄、汁多、味甜、渣少,品种独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种植历史的古老树种,名字也具有专属性,就叫吴堡青梨。曾经马跑泉村产的青梨数一数二,听老人说,这是因为马跑泉村的水质好,至今人们依然慕名去接这里的泉水做饭吃。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古老的树种焕发出新的生机,千亩示范基地的果园已经开始挂果,吴堡青梨走南闯北,供不应求。“吴堡青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吴堡县第一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有了水的滋养,吴堡手工空心挂面长长的、细细的,最有意思的是空心的。在吴堡张家山镇一带,家家户户的农人都会用甘甜的山泉水和面、醒面,经过复杂的十二道工序,最终把一杆杆细如丝的手工空心挂面晾晒在院子里,让挂面吸足黄土高原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于是,手工空心挂面自信地走入天南海北人家的厨房里,用空心吸纳着全国各地的水,变成美味佳肴供大家享用。真是空心心——“虚心心”,像极了朴实的当地人。

就这样,由山泉水、小溪流组成的一条条黄河的支流,从远古走来,携着红枣味、挂面味、青梨味义无反顾地拥入黄河母亲的怀抱,它们都是有远大的理想,要随着黄河奔向远方的大海。可不是,这些传统产业现在都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呢!

黄河不仅赠予这座小城甜美独特的吃食,还孕育出更多与黄河文明息息相关的美好事物。

我总以为采桑养蚕、缫丝刺绣是江南人的浪漫,殊不知离黄河岸边不到两公里的寇家塬镇,吴堡农人也熟练掌握着另一种更加古老的技能——种桑养蚕。寇家塬镇分东塬、中塬和西塬,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家家户户都栽桑养蚕,清道光年间《吴堡县志》曾有“桑、枣甚盛,丝绸行销山西、河南”的记载。桑树的品种也和吴堡青梨一样,独一无二,就叫吴堡桑。吴堡桑养蚕成活率高,丝质优良,手工制作的蚕丝被得到很多人青睐,当地人家给儿女结婚准备的喜被,都是蚕丝被,冬暖夏凉,盖着轻软丝滑!这里蚕桑产业的繁荣不知是否也能说明黄河流域的蚕桑发展早于长江流域?

如果吴堡栽桑养蚕不足以证明黄河流域的文明,那在黄河支流吴堡清河沟一带发现龙山文化时代的后寨子峁遗址,却让我们了解了龙山文化时期黄河岸边先民生存的秘密。龙山文化带主要是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是华夏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龙山文化遗址的考证,给黄河岸边的这座小城增加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在2005年1月27日,《陕西日报》报道了此新闻。

2004年,黄河岸边的吴堡发现了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遗址,有6处大型史前人类聚落,这一考古发现,弥补了龙山文化在陕北的空缺。遗址上的窑洞和现在一样,围山而建,但如此层层密集而筑,气势宏伟的窑洞城池现在很少见。据报道,当时后寨子峁遗址南城的一个先民屋址上,笔者看到了当时的火塘、白灰地面、白灰墙、前室、过道、后室以及储藏室。可以看出,当时的先民在修居屋工艺上是非常用心和有智慧的,他们在半地穴的过道两侧墙面上都贴着石板,过道里有立柱,过道下来就是窑洞,窑洞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3.6米。窑洞的后室也就是卧室,一般连接着再往深土里打出的储藏室。屋内一般也是石墙,而且都和城墙一样用草拌泥固定住石片。屋内几乎都有火灶,生火取暖和做饭的地方。这些居屋里,小的基本是15平方米左右,大的有60平方米,居屋的修筑融合了地方特色和中原风格。有的窑洞修筑更是非常精美,在一家居屋的储藏室土边是用柳条拍打而成以图坚固,现在墙壁上的柳条痕迹还清晰可见;在这家居屋里,窑洞底部一圈是用红色的矿物质划线而成的墙脚线。在居屋的庭院和前室以及过道的石质地板上,石板都打磨得非常整齐,铺设地面时有缝隙的地方还用小石料填充。可惜的是,这座龙山文化遗址后来被毁坏。

看来,先民这种充满智慧和文明的精致生活习惯一直遗传到现在的吴堡人身上,外地人初来都说吴堡人特别“爱好”,就是爱干净。走在乡间,各家各户的窑洞门面都收拾得干净整齐,窑洞内更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就是院子里放的一摞柴,也要垒得整整齐齐。

不光四千年前龙山遗址的民居是精致的,只要你来到吴堡,就能感受到这是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小城,漫步在黄河岸边新建的文化广场,你会感慨,先民的智慧和文明从未走远,它一直在延续。这座小小的广场同样精致美妙,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长着一棵蔷薇花,它是攀附在一棵枯死的大树上,所以用一树繁花形容最为恰当。每年立夏,这一树的蔷薇花就会开得花枝招展、摇摇曳曳的,甚至长成爱心的模样,繁茂粉嫩的花骨朵和阵阵花香总是惹得路人都为它驻足。这里高树低草错落有致,花儿更是数不胜数,有合欢花、银翘花、玫瑰花、芍药花、迎春花……后来又添了海棠花。他们甚至把海棠树下的泥土包括泥土中的兰花也搬来了,兰花星星点点,洁白无瑕,点缀着满园春色。有意思的是,一大片芦苇也随着草皮在这里安家,秋天叶落,这一片芦苇花随风飘荡,与黄河边的芦苇遥相呼应,雾蒙蒙的,意境悠远。

让人惊喜的是,黄河的芦苇丛中还藏着一群群野鸭子呢!一到冬天,黄河流凌如朵朵白莲漂浮在水面上,这时的黄河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两岸的高楼和大山。野鸭的来临打破了冬日的冰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大群一大群迁徙的野鸭、鸳鸯,就连黑鹳、白鹭、苍鹭、白琵鹭、白天鹅等国家级珍稀鸟类都愿意在黄河的芦苇荡间停留,一群群小精灵给黄河边的小城增添了无限活力!

黄河岸边的这座小城就这样被黄河母亲暖暖地滋养着,岸边的人们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文明,回报母亲河的哺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