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振国:陕北是个好地方

2023.03.24 13:25 榆林日报 单振国

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被迫由重点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47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他说:“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1947年10月,党中央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已转入外线作战,中共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胜利完成。为了能更直接地掌握各个战场情况,便于指挥即将到来的战略性大决战,同时与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委会合,及时共同研究和决定新形势下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毛主席和党中央毅然决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投入新的战斗。

吴堡县黄河沿岸共有川口、拐上、下山畔、李家沟、宋家川等六个渡口。这些渡口,一直为我党我军运送物资、转移人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前,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和叶剑英、杨尚昆都是在吴堡过的黄河。川口是个古渡口,属岔上镇,该镇位于吴堡县东北部黄土高原梁峁山谷间,旁依盘龙山,也称“盘龙镇”,与山西临县隔河相望。党中央之所以选定这个渡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时候黄河水大,一路闯关夺隘、奔腾咆哮的河水在这里突然变得像一个风尘仆仆、要喘口气的壮汉,疲惫地、静静地躺在了岔上这一段异常开阔平展的河床上,水流放慢了脚步,浪花收敛了激扬,显出风平浪静、温顺和悦、沉静稳重的样子,成为了晋陕峡谷中一个绝佳的渡口。之外,吴堡具有良好的政治基础,船工积累了丰富的摆渡经验。综合考虑这里的水流情况、调集船只和船工等因素之后,汪东兴决定让毛主席在川口东渡,便给主席发了电报,告诉选好了渡口,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毛主席回电让他和当地政府密切配合,与老百姓搞好关系。3月12日,汪东兴派人找来吴堡县委书记和公安局长等人,安排人员购买麻绳、撑杆、木料,筹备一百多人十天用的粮食和几十匹牲口所需草料。当然,最重要的工作是调集渡船。

当时,川口已成立了水手工会,工会奉命调集了八只比较结实的大木船,准备用五只渡人,三只渡骡马和行李,所有船底都铺了木板,木板上面又铺了席子,所选的船工都是技术过硬、政治可靠的党员和贫农。其时,黄河还在流凌,为了确保渡河时的绝对安全,大家集思广益,采取了几项防范措施。一是每只船上安排两名冰情观察员,每人备一根撑杆,随时准备推开冰块,保证船只的安全;二是用麻绳把木料捆绑在一起,每只船上备几捆,万一船被冰块撞翻,就用木捆救生;三是每只船上至少安排三名会游泳的人员,以防不测。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从16日开始,所有渡船每天在黄河上演练两次,为正式渡河做充分准备。

3月23日一大早,在川口的古渡口上,停靠好了八只结结实实的大木船,默默地等待着乘船飞渡的人们。空空荡荡的船舱,盛满灿烂阳光,显得神彩飞扬。定睛细看,每条都在湍流不歇的河水里缓缓摇摆。几十个结实健壮的年轻后生三三两两或蹲或站在岸头的黄土圪塄上,他们赤着胳膊,挽起裤腿,亮着古铜色的腱子肉,一看就是经历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沉稳老练的黄河船夫。他们百里挑一,是高原上真正的男子汉,是从小就在这万古奔流的黄河大浪中磨练出来的最好水手。他们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所有的信息都告诉他们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摆渡,一定要万无一失。

本来,汪东兴在川口村给毛主席一行准备好了休息的窑洞,但是,主席没有进村,而是直接来到了渡口。虽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可主席要过黄河的消息还是像掠过峡谷的春风一样在周围散开。送行的人越来越多,男人们大多穿着黑色袄子,女人们个个穿着大花红棉袄,他们一个紧挨着一个,一个拉扯着一个。他们说不出来什么轰轰烈烈的话,沉重的心情让他们沉默若脚下的黄土地,但他们的目光却浸润着无限的情感,按捺着一个共同的心声,表达出一腔由衷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