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2024.08.31 22:18 在榆林网

长者留像:留存美好瞬间,添彩乡村画卷

经调研,当前智能时代下被“困”住一大片的老年人,他们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智能手机,即使现在手机的拍照功能在强大,但在农村,仍有很多老年人除了身份证照片外,没有一张像样、体面的照片。于是,实践团突发奇想,免费为村民拍摄一组“老有所忆”的影像照片,并装裱做成相框,作为此次“三下乡”的礼物,赠送给这些可爱的乡村留守老人们。

榆林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乡间小路、田间地头、门庭小院、幸福院、村委会等地,只要看到老人的身影,“来,3,2,1,茄子”“咔嚓”一声,一张张用镜头记录的老人们的笑脸和幸福时刻在实践团的快门闪动中定格了。实践团用心地记录下从老人们慈祥的微笑到深情的凝望,每一幅画面中都满含着岁月的柔情与生命的深沉,这被定格的记忆,不单单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宝贵记录,更是社会对老年群体深切关爱的有力见证,传递出温暖和敬意,使得爱与尊重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蓬勃生长。

榆林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榆林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冯田说:“此次活动太有意义了,当看到老人们接过照片时微微颤抖的双手,以及他们眼里闪烁的惊喜与感动,便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无比值得。我们用小小的镜头,为他们留住了一个个珍贵的瞬间。其中有一对金婚夫妇,在我递给他们照片的时候,他们盯着照片看了足足有三分钟,那一刻我特别自豪,成就感油然而生。还有一位奶奶,当收到我们赠送给她的照片时,眼睛红红的,颇为感动,突然我的鼻头也一酸。此时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三下乡”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些空巢老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独自生活,一张照片或许就能给他们带来许久的慰藉。他们的笑容和满足,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三下乡”的真实内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所拥有的一切”。

榆林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由于时间有限,有些照片未能一一送到老人手里,委托团省委驻村干部发放。第二天,一大早,团省委驻村干部就发来实时反馈,村民们收到照片很开心。此次的公益摄影和志愿服务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将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让更多的空巢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