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何以会渐行渐远——评王兴根的散文集《渐行渐远的老家》

2024.07.28 14:45 榆林日报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民风民俗透析着一个地方浓烈的生活气息,这股生活气息伴你笑,伴你哭,伴你走过春夏秋冬。

让我们先从《打醮》开始。“打醮是一种祭祀仪式,打醮一般要谒庙,要礼佛,要转九曲。秧歌队还要谒门子,踏夜城”,具体的过程这里不必细说,结果是:“打醮,不仅是祈保平安,也丰富了老家人单调的生活。”

《娶媳妇》和《出嫁女子》,既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仪式,也是一项隆重的乡村习俗。这对于长期生活在老家的作者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叙述起来自然如行云流水。娶也罢,嫁也罢,对于青年男女来说,都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走向一段新的生活。既然是新的生活,就会有悲有喜,有苦有乐,“但不管酸甜苦辣,还是悲欢离合,都是生活”。

《中秋》是对月亮的挂怀,也是对月饼的记忆。漂泊游子,回望故土,总会发出“月是故乡明”的慨叹。《过年》则是对一年的总结。穷也过年,富也过年,悲也过年,欢也过年。过年前后,文人写对联,女人贴窗花,男人喝烧酒,小孩放鞭炮,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方式尽情地表达着对往年的怀恋、对来年的祝愿。转眼间,“年过完了,但日子照旧。老家人说,‘过一年,穷半年’。还说,‘年好过,月难过’”。简短的几个字,却需要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去细细品味。

内容的全面性、分类的清晰性、表述的形象性和文字的朴实性,这是我阅读兴根散文集的一个整体观感。同为《榆林诗刊》的编辑,我和兴根相识相知也有五六年了,知他擅诗擅词也擅赋,曾写过长篇小说《热土》,今又推出散文新作《渐行渐远的老家》。

从兴根的身上,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只有执着者才能走通文学创作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