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看中华文明构建——以陕北国家级非遗为例

2023.03.10 09:40 在榆林网 王六

■非遗是中华文明解码——

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木兰传说——家国情怀,中华卫士赳赳风。

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不难发现,即使衣衫褴褛,陕北老乡也要头扎毛巾、腰系腰带,要问陕北人为何这等装扮?只因长期的边塞生活、军旅生涯,让陕北人有了军事底蕴的审美习惯。长城因战争而设,战火因长城而来,边民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即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灵魂拷问,羊肚子手巾一扎就是英雄结,腰带一系就是武装带,一副中华卫士打扮。讲木兰传说,打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鏖战、斗阵、靫靫(由箭斗而称衣兜)方言,也是随口就来,演绎的是那份不灭的家国情怀。

陕北民歌——诗经风范,信天而游。

陕北民歌之所以成为中国人表达民族大悲大喜的天然选择,唱红了天的《东方红》,唱恸了地的哀乐,唱出了一个欢天喜地的《春节序曲》,从《春节序曲》中那段温馨优美的慢版《拜年调》即能找到那种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诗经》之比兴赋艺术手法,来自多元的民族音乐元素,信天游是活着的诗经,怎能不受国人喜爱?

陕北说书——瞽史教诲,人性温度。

悲天悯人的苦难艺术陕北说书在陕北的流行,不但让我们看到鼓巫同操的说唱艺术文脉,也见证了从周代盲人乐宫“瞽”之瞽史教诲、禳解禳谢,到盲艺人一人一乐队、一人一台戏,以说书禳巫从社会分工中求得一线生机的人性悲悯。陕北习俗以“睁眼瞎子”近乎咒语的约束,让人明白,明眼人是不能说书卖艺的,这种民间自治的生存秩序,正是普通百姓的道德良心。